针对低碳领域而言,商业银行前台的投资银行部、信贷管理部门、电子银行部门以及金融市场部门等应该着力进行低碳投资、低碳信贷、低碳信用卡、碳交易市场金融产品及衍生品的开发,如有必要可成立低碳事业部门对以上统筹管理;商业银行中台的风险管理、内控合规等部门应针对前台业务变化,完善自身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健全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后台运营管理等部门则需要在账务核算、资金清算、收益分析等方面为碳金融业务开展提供保障。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前台部门要求对碳金融的本质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而中国商业银行无疑在该方面有着巨大的金融人才缺口。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缺乏法律环境及激励机制的支持。从法律环境层面而言,欧盟颁布了《欧盟排放交易指令》和《链接指令》,从而构成了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的法律基础,并且搭建了欧盟排放交易机制与京都机制和其他国家排放交易的桥梁;而国内还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体系,使得中国构建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存在法律缺失,也使得金融机构尤其商业银行缺乏向碳交易市场要素各方提供金融支持的动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从激励机制层面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在制度层面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推动碳金融理念的建立,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应综合考虑金融方面的多方因素,不局限在现有金融体系内制定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标准,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和经济效益而忽视经济增长质量与社会效益,应通过政策手段激励商业银行提高自身低碳意识,增强捕捉低碳经济下商机的能力,鼓励商业银行适时推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碳金融产品,最终实现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和环境问题的统一。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在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共识的背景之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的高碳经济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模式转型逐渐被世界各国提上日程。中国不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下一阶段减排的庄严承诺,而且在用实际行动来探寻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在向低碳转型过程中,单纯技术手段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还需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入来引领资本向低碳行业配置,最终通过技术更新利用实现碳减排,碳交易就是其中一种典型的机制。由此,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在由碳交易引发的一系列碳金融活动中便存在较大的商机。(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