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拉近“远在天边”的气候变化?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窦莉新2014-05-06 12:09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气候变化正在发生,而且会有严重后果,但是如何让公众搞懂什么是气候变化,仍然是媒体和科普工作者头疼的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气候变化报道未来要面对几个挑战。首先是科学性问题,怎样清楚完整地表达一个科学理论,又能让公众理解?另外,在报道时怎么客观展现各种不同研究观点以达到真正的平衡。当然还有就是文章如何贴近百姓生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即使是气候变化传播起步比中国早十多年的发达国家,让公众持续关注气候变化报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报道者本身就已经开始泄气了。在中国,气候变化传播从2009年才开始大规模兴起。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如今减排话题举国关注,现在是时候找个合适的方式推进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了。而媒体和科普工作者现在最需要的无疑是找到与公众进行沟通的桥梁,把远在天边的气候变化拉近到人们身边,让高位运行的低碳政策在普通人中间找到落脚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只有如此,才能让应对气候变化真正做到深入人心,才能让大家真正积极参与,从举国关注变成群策群力,把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转化为自下而上的转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也许现在气候变化跟公众之间还有距离感,但政府、NGO、媒体、科普机构等要通过各种方式逐渐缩小这个距离,让公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相关活动或项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在分析了种种原因后,也许我们仍很难在短期内找到答案。一旦我们开始审视我们在气候变化报道中的问题,找准今后的方向和方法,气候变化这个话题就会逐渐从“镜中花”变成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中国公众可能就会像关心PM2.5那样关心气候变化,进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到时候,“美丽中国”也将不再是个梦。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