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变化视角下环境史研究数据分析论文研究文献报告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满志敏2012-11-29 08:53

  环境史目前已成为一门热学,从全球环境变化的角度来审视这门学问,一定会有不少的启迪。环境史研究有几个重要问题值得关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一是研究的对象,环境史研究中最基础的工作是廓清自然环境的变化,进一步讨论人类社会与变动着的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二是学科属性,环境史从属历史学范畴,“史”是历史学占优势的论述概念,环境史主要依赖文献记载进行研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三是环境史研究的内容,可归结为三大命题,即自然环境本身的变化、环境变化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文献记载的特征和分析方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四是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传统的研究手段、理念都不敷应用,这需要从其他学科( 包括理科) 借助新概念和新手段,才能促使环境史发展成熟。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一、环境史研究的对象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环境史中“环境”的概念,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给出的解释,是指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当然这里所谓的“生物机体生命”包括人类以及人类社会本身。而“史”的概念,总体上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这个概念类似通常所说的“变化”,因为只有“变化”,才能构成“史”,如果没有变化,也就没有了研究“史”的必要。如此说来,似乎环境史研究的对象已经比较明确了。其实不然,因为这样的概念过于笼统,只能说具有总体把握的概念,但很难构成可以操作的对象概念,这对环境史的研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按一般的理解,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这样的划分自然是从上述“环境”的“外部条件总体”的基本概念引申而出的分类。由于引申分类的需要,这里“自然环境”实际上是纯自然的人类社会生存的地球要素,包括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而“人工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所形成的环境,或人为创造的环境,因为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已经很难找到纯自然的地球要素,由此也就有了“人工环境”单独划分的需要。至于“社会环境”,更是“环境”这个定义在社会和人文要素中的引申,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社会治安、邻里关系等。从学理解读来看,它应该是社会人文研究面对的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环境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名词,在不同学科,或不同语境中,常常有不同的含义。由于环境一词是学科术语“环境史”的主导指向,因此在讨论环境史的时候,需要对环境一词的含义,即环境史所指含义做出明确的界定。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作为一个学科的含义,如果缺少了界定,或者说是缺少了研究对象的内涵与外延,可能引起不少的麻烦。试想,在研究论述中,所指的对象本身有不同的含义,要想寻找到明晰的比较与异同无异于缘木求鱼。当然,这个问题需要展开讨论,这里仅仅给出概括性的看法,即环境史的研究对象就是自然环境。它不应当把目前所有涉及环境的引申含义统统包括在内,否则环境史将变成一个难于驾驭和清理的大篮子,环境史的学科术语也会变得毫无意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从概括性的含义来看,环境史一定程度上接近环境变迁。而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最基本的工作也是廓清事实,无论气候变化还是其他的环境问题,这个研究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这些研究内容是评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出发点,只有明确这些基本事实,才能评估哪些现象是自然发生的? 哪些是人类活动导致的? 对于自然发生的变化,社会又是如何应对的? 而人类活动的结果又是怎样调整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也许有人认为这不属于环境史的研究范畴,确实,从研究对象来说,它已经越过了历史学的定义,但是,这些研究的基本资料仍是历史文献,除了历史学外,其他学科能熟练地驾驭它们吗?就从历史地理的研究来看,这些自然方面的环境变化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重要内容,我想环境史也应该有勇气面对这些本来不太熟悉的领域,这也许就是跨学科研究的魅力和挑战。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