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量数据研究分析论文报告最新版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碳交易网2012-05-08 08:35

 中国现在被有些人认为是世界上CO2的最大排放国、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重要贡献国。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CO2排放量最大国家的“事实”,导致国际上再次要求中国政府应采取行动减少因其经济快速增长造成的环境影响。这遭到了中国国内外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工业化国家应该对迄今排放的大部分温室气体负责。而且,他们认为,中国排放量的快速增加是由于其工厂生产向西方国家消费者出口的廉价商品所造成的。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本研究报告旨在阐明这个争论,并作为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Tyndall Centre for Climate Change Research)与苏塞克斯能源小组(Sussex Energy Group)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国未来碳排放路径计划的一部分。本研究报告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的CO2排放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2004年(能够获得完整数据的最近年份)中国的净出口产品生产所排放的CO2量占中国CO2排放总量的23%。这主要是由中国的贸易顺差和中国经济的相对较高的碳排放强度引起的。这一数据(2004年中国的净出口产品生产的CO2排放量)相当于同年日本CO2排放总量,比英国CO2排放总量的2倍还多。由于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快于温室气体排放或经济的增长速度,因此,中国2005年和2006年的相应排放数据可能会更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由于本研究中只是将问题简化处理,因此本报告中的分析不能被认为是权威性的。但是,政府气候问题谈判专家们在制定新的气候变化协议的时候,应当重新考虑从中国“出口的产品”的碳排放量。也就是说,如果将排放关注的焦点限于国家边界以内,必然会曲解问题的实质。尽管“国家”处于绝大多数国际谈判和国际条约的中心,然而全球贸易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国际化的。那么,各个国家是应该只关心其本国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排放(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还是它们也应该对其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负责?本报告从两个方面强调发达国家应该尽早采取行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背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荷兰环境评估机构(Dutch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gency)在2007年6月发布的数据认为,2006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排放大国,其碳排放量比美国高8%。荷兰环境评估机构的报告指出的直接原因是中国火力发电和水泥生产的增长,相反美国的排放却下降了1.4%。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成为第一排放大国的速度让全世界震惊。国际能源署(IEA)曾经预测,中国的排放量将在2009年底超过美国。中国排放加速的驱动力之一是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而建设火力发电厂,而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本身就是经济快速扩张的产物。2006年,火力发电厂的建设活动也达到历史新高,这甚至超出了中国政府官员的预料。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中国排放的加速增长坚定了某些国家要求中国从2012年(《京都议定书》的目前阶段到期之年)起签署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协议的决心。美国特别抵制这种观点,即工业化国家必须减少其排放量而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大国却不用采取类似减排行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最近指出:“有些人认为,G8国家应该确定减排目标……这却与其应有的主张有点不一致……应当反映更广泛的社会,特别是所有排放国和一些重要排放国诸如印度和中国没有与G8国家一道确定减排目标。”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这一观点遭到了中国和印度高级官员的强烈反对。例如,中国科技部的吕学都向英国议会一个委员会说,目前“还不是”中国承诺削减其排放量的“时候”。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目前,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京都议定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议关注的焦点都是单一国家。批准加入《京都议定书》并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有责任减少其国界内的排放量。在讨论2012年之后的“后京都时代”的气候框架协议时,未来的减排任务的分配问题是争论的焦点。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许多人接受他们的国家应该在温室气体减排中发挥领导作用的主张,因为他们对绝大部分的历史排放负有责任。他们也认同发达国家应该帮助发展中国家向低碳经济发展道路转型的观点,例如通过技术协议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对于一些人,另一个问题随之产生:发达国家应该为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的排放增加承担多大责任?一些国家的排放增长(特别是中国)是由于工业化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廉价商品的需求引起的。如果没有这种需求,中国可能不会如此快速发展,其排放量也不可能如此快速增长。因此,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是应该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国来承担,还是应该由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国来承担呢?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本研究报告旨在为此争论提供一些初步的经验证据。通过分析最近的贸易数据,报告提供了对中国的净出口产品排放在总排放量中所占份额的估计值。同时,对这种产品出口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原因做出了定性评述。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贸易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中国被称为“世界加工厂”。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的劳动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产品不断出口到发达国家,同时,大量的废弃物被出口到了中国。2006年12月,世界最大的货轮“Emma Maersk”来到中国,向英国消费者载去了45000 t圣诞礼物,就是这一发展趋势的鲜明例证。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GDP的年增长率都在9%以上。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特别是从1995年起“加工贸易”就几乎占到中国国际贸易的50%。加工贸易是指“从国外进口全部或部分的原辅材料、零部件,在加工或组装后再将成品出口到国外”的商业模式。2004年,中国出口量占到GDP的34%,而巴西、印度和英国的同比分别为18%、19%和25%。尽管中国出口的多数商品不是能源密集型或碳密集型产品(如消费类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然而其中也包括部分能源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例如,荷兰环境评估机构指出,水泥生产的蓬勃发展是近年来中国CO2排放量增加的重要驱动因素。事实上,2004-2005年中国水泥生产增长了10%,同期水泥的出口量增长了200%,从700万t增加到2100万t。同样,2004-2005年中国出口的钢材增加了44%。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水泥和钢材的出口量持续快速增加,这些出口产品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绝大部分水泥和钢材还是在国内消费。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出于对经济过热的担忧,中国政府努力放慢能源密集型部门的扩张速度。但是,中国国家发改委(NDRC)的一份报告指出,2007年第一季度能源密集型部门的投资额仍然持续快速上升,有色金属加工和水泥生产的投资额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了56.5%和43.8%。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进口量也在增加,只不过远低于出口量的增长速度。2004-2005年中国出口量增加了28%,同期进口量的增加低于18%。2005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增加了3倍,从2004年的320亿美元增加到1020亿美元,达到历史新高。此后,中国贸易的历史纪录一直在被改写。2006年中国的出口量增加了27%推动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1700亿美元。2007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可能会更高——2007年前半年就超过了1000亿美元。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从贸易产品估计排放量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有多种方法可以估算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生产中的CO2排放量,这些方法在详细程度和精确度方面有所不同。很多同类研究都采用某种形式的投入/产出模型(I/O model)。投入/产出模型提供了识别一个经济体内生产活动的所有生命周期影响,包括国际贸易的影响。理想地,需要世界范围的投入/产出模型,这种模型能够将不同国家的进出口联系起来的,并基于各国对商品和服务的净消费量来分配CO2排放量。这种分析方法能够区分不同的贸易伙伴和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确定他们每单位产出排放的CO2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这种全面的分析是一个数据需求量大和时间耗费长的过程,这超出了本研究工作的范围。作为第一步,本研究运用相同的原理,以现有的综合性数据为基础来获得计算结果。方法是,计算中国的出口产品生产中的直接CO2排放量,并减去中国通过进口产品“避免”的直接排放量。该分析仅关注直接排放量而未包括来源于生产出口产品所投入的原材料的间接排放量。更全面的分析应该包括间接排放量,但超出了本研究第一阶段工作的范围。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本研究主要分析2004年的情况,这是可以获得综合性数据的最近年份。研究采用了中国官方的进出口值数据,并且将其与国际能源署(IEA)提供的中国与其贸易伙伴的单位GDP的CO2排放量的平均值结合起来。本报告中的贸易值不是用购买力平价表示,而是用实际价值表示。这是因为国际贸易产品的货币价值是采用国际价格来表示的。在各国间使用一致的货币单位才有意义。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本研究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问题是,中国的进出口数据都是集中统计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显示,2004年向中国出口的前5大国家和地区是日本、韩国、台湾、美国和德国。这些国家和地区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和服务占中国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其次的5个大的国家和地区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只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2%。同样地,2004年中国产品出口的前5大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香港、日本、韩国和德国,它们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占中国出口总量的59%。加上其次的5个中国产品出口大国从中国的进口值,其份额将占中国出口总量的71%。因此,本报告重点分析中国的10个主要产品进口国,并采用它们各自的单位GDP的CO2排放量(即碳排放强度)进行分析。对于中国的其他产品进口国,采用单位GDP的CO2排放量的世界平均值进行分析。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香港是仅次于美国的中国第二大产品出口地区,虽然香港已回归中国十年之久,但是香港仍然拥有其独立的贸易体系。从中国大陆出口到香港的许多产品,通过增值过程后被再出口到英国等其他国家。香港再出口产品的主要目的地除了中国大陆以外,还有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复杂的是,香港再出口到中国大陆的产品数据包含在中国从原产地进口的产品数据中,而中国大陆通过香港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产品数据却在统计中没有反映。作为中国第7大产品进口国和第8大产品出口国的新加坡也有类似的情况。这意味着很难将中国出口产品的CO2排放量分配给每一个产品进口国。因此,本报告只是计算了中国出口产品的CO2排放量,而没有将其具体地分配给相应的产品进口国。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中国贸易产品的排放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分析发现,2004年中国因为进口产品“避免”排放CO2 381 Mt(百万吨),而中国生产出口产品排放了1490 Mt CO2,所以中国净出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CO2量为1109 Mt,占中国CO2排放总量的23%。这一数值比同年日本CO2排放总量略小一点,相当于德国和澳大利亚CO2排放量的总和,比英国CO2排放总量的2倍还多(见图1)。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从2004年起,中国的CO2排放量持续快速增加。如前所述,中国贸易顺差从2004年的320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770亿美元。这一增长趋势表明,同期中国净出口产品的生产所排放的CO2的增加可能会超过23%。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如果进一步调查中国进出口的详细资料,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为此,可以使用中国几类主要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数据,表1中列出了2004年中国贸易额最大的10类日用品及其净出口值,表中最后一栏显示了研究人员对各种产品的碳强度或能源强度的判断。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2004年中国出口量最大的产品是机械及电气设备,占中国出口总量的40%;其次是纺织品和贱金属。但净出口值最大的是纺织品;其次为机械及电气设备和“其他”类产品(年鉴中没有给出详细的解释)。进口量最大的3类产品分别是机械及电气设备、矿产品(包括原油)和贱金属。但矿产品的净进口值最大,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原油进口量的快速增长。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为了进一步分析数据,将这10类日用品分成4组。第一组为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这一组中,纺织品、鞋类和相关产品是中国税收的主要来源,因为它们的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同样地,机械及电气设备类中的一些产品(如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出口量也很大。它们都是相对低能源强度和低CO2排放强度的产品。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第二组为高能源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在这一组中,主要的产品是贱金属和相关产品,它们的进出口量几乎相同。2004年中国为这些产品的边际净进口国,2005年为边际净出口国。金属加工业在为中国政府带来了税收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大量的能源消耗。考虑到最近这些部门的过度投资现象,其净流量可能从2004年起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第三组为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这一组中包括化学制品、光学及测量仪器,中国对这两类产品的净进口量相对较大。这一组中也包括运输装备,中国这种产品的净出口量较小。这组产品出口份额的显著变化是由跨国公司将其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引起的。中国公司仍然缺乏生产某些这类产品的能力。即便是运输装备,2006年中国净出口的地位也有可能逆转,因为中国向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支付数百亿美元订购飞机。这组产品可能会包括机械及电气设备类的部分产品,由于缺少详尽的数据,因此很难确定它们的重要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第四组为矿产品、塑料和橡胶。它们主要由石油制造的原材料和产品构成,中国国内的供应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中国对这些产品的净进口量最大。矿产品进口量中石油占60%还多,2005年上升为70%左右。这被解释为造成世界石油价格增长的重要原因。中国进口的石油以及其他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都已经包括在中国的CO2排放总量内;但不包括炼制油原产国排放的CO2量,这部分排放量已经以原油进口值的形式纳入分析结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虽然很难获得每组产品中产品和服务的碳排放强度数据,但是已有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启示。例如,最近中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运用不同产品的能源强度(energy intensity),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能源的直接使用和生产过程中其他投入所包含的间接能源,对中国贸易产品和服务的包含能(embodied energy)进行了分析。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本报告的研究数据表明了这些部门中哪些是能源密集型、哪些是非能源密集型,并利用直接能源强度值区分了表1中每类产品出口值的高、中、低能源强度。由于中国的能源供应仍然是以化石燃料占主导地位,因此,这种能源强度的划分被用作相对碳排放强度的代用指标。结果表明,那些出口值最大的产品部门(如机械和纺织品)的碳排放强度处于较低或者中等水平。例外的情况是贱金属,其出口值排第三位,但可能具有较高的碳排放强度。这些观测结果的总体影响是,对中国净出口产品生产中的CO2排放量可能被高估了。然而,由于问题的特殊性,误差幅度可能相对较小。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结论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本报告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净出口产品生产过程中排放的CO2量在中国CO2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容忽视。这主要是由中国的贸易顺差和中国经济相对较高的碳排放强度引起的。因此,OECD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的消费行为,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国内排放了大量的CO2,而且还导致发展中国家CO2排放量的增加。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采用CO2平均排放因子,初步估计2004年中国净出口产品生产的CO2排放量为1109 Mt,占中国CO2排放总量的23%。这相当于同年日本的CO2排放总量,比英国CO2排放总量的2倍还多。由于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快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或经济的增长速度,因此,2005年和2006年中国在生产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可能会更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本报告也指出了要对排放问题进行更准确、细微的分析而面临的方法学上的某些挑战。虽然很难获得不同贸易产品的碳排放强度数据,但是通过对中国贸易顺差主要贡献的出口产品的定性分析发现,由于出口量最大的出口产品的碳排放强度较低或者中等,2004年中国净出口产品生产所排放的CO2量所占的比例可能被高估了,但误差幅度较小。要证实这个问题,需要进行更全面的投入/产出分析。另一个问题是,本报告的排放强度只是测算了直接排放强度,忽略了源于生产出口产品的原材料投入的相当的间接排放量。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本报告为目前关于减少碳排放的适当国际框架的争论提供了两个有力的论据。首先,进一步支持了有关OECD国家应该在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中发挥领导作用的观点。它们对碳排放的绝大部分负有历史责任,同时,应对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增加承担责任。其次,本报告支持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和资金扶持努力,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碳排放。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本报告同时强调了只关注国家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方法的不足。尽管单一国家处于绝大多数国际谈判和国际条约(比如应对气候变化的条约)的中心,然而全球贸易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跨国界的。那么,各个国家是应该只关心其本国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排放(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还是它们也应该对其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负责?像中国等国的出口产品在生产中的CO2排放规模、以及对国际运输中的CO2排放的忽视,可以为后者提供有力论据。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在关于《京都议定书》2012年到期后的后续框架协议的讨论中,仍然有余地来讨论这个问题,并思考国家减排目标的替代方案比如工业部门的减排目标。但是,最主要的目标还是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本报告强调的问题对推动达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政治辩论将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