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衡量城市的减碳思路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数据显示,中国70%以上的碳排放来自城市。而据仇保兴介绍,城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绝对主角,占75%左右的比例。因此,城市既是能源资源消耗的主体,也是
节能减排的重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以城市为主体。
随着全球各国减碳步伐加速,一套基于城市减碳的框架亦不断成型。
在核算的角度上,一项较为通行的核算体系是2012年由世界资源研究所、C40城市气候领袖群(C40)和国际地方环境行动理事会共同发布的“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GPC)。2013年,在包括广州在内的全球35个城市
试点后,GPC在2014年的COP20大会期间对外正式发布,深圳、武汉等中国城市也在2016年加入
试点城市的行列。
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发布的消息,GPC的目的在于统一各城市迥异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便于城市和地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整合。
但在仇保兴看来,GPC仍存在不少不甚合理之处,比如,固体源能源内容较为杂乱、供给侧和消费侧没有得到很好的区分、企业责任与市民行为减碳未分离。特别是在建筑行业减碳上,改善这些问题十分重要。
一个原因是,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对城市减碳影响极大。根据《2019年全球建筑和建造业状况报告》显示,在能源使用上,建筑行业在全行业占比达到35%,而在能源排放上,该比值上升至38%。据仇保兴推测,若加上建筑建造、运输、运行等,在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来看,该比值将到达50%左右。
这也意味着,建筑行业将是城市在制定减碳策略时需要格外关注的领域。
基于此,在“30·60”双碳目标下,仇保兴提出了城市减碳模式的一种更新方案。在他看来,应将城市减碳领分为碳汇和农村农业、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和市政、制造业5个方面,并制定分门别类的减碳措施。比如,对于制造业减碳,可根据
碳市场的城市程度、根据碳循环来主动运作;而对于建筑、交通、市政等领域,要综合考量城市规划、建筑实际与人的需求。
他提到了一种综合施策的思路。比如,若仅针对保护森林单独考虑,比如采取植树、推广有机农业等做法,实现的减碳量可能只占3%左右;但如果与建筑结合,以公园城市来减碳,减碳量将大幅增加。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