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 武汉力推低碳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曹雅丽2019-08-30 10:08

“在 ‘十三五’前半期,武汉市的煤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 ‘十三五’后半期,武汉市要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武汉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积极探索能源市场机制改革,走出绿色、智慧转型之路。” 近日,武汉市节能监察中心副主任项定先发布并详细分析解读了《武汉市 “十三五”末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与政策研究》报告。
 
煤控工作成绩显著
 
项定先介绍,在 “十三五”前半期,武汉市的煤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能源消费总量增速逐渐放缓,煤炭消费总量大幅减少;能源结构逐渐向天然气、电力和清洁能源倾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在煤控工作的推动下,武汉市在2017年就已基本完成2885万吨的 “十三五”政府煤控目标。报告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0%所对应的2388万吨煤耗作为武汉市 “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
 
从发布的报告可以看出,经过努力,武汉市的年煤炭消费总量已从2015年的3388万吨下降到了2018年的2750万吨,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从2015年的49.8%下降到了2018年的38.1%。目前武汉市除电力和水泥行业外,其余行业的煤耗量均呈下降趋势。2018年武汉市钢铁行业的煤耗相比2015年仅仅减少8万吨,主要是通过节能改造提高了钢铁单位产量的能效。但是近年来钢铁市场逐渐回暖,钢材产量的上升抵消了单位能耗下降所减少的煤耗。
 
在 “十三五”后半期,武汉市钢铁行业的煤控重点仍在于钢铁产量的削减,尤其是炼焦产能和产量的削减。2018年武汉市电力行业的煤耗较2015年增长39万吨,这主要是源于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十三五”前半期,武汉市主要通过改变电力结构、增大外购电力占比和降低供电煤耗等措施控制电力行业的煤耗量。
 
项定先表示,考虑到高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和电厂较长的规划和建设周期,未来提高外购电力比例、增加燃气机组发电量仍是武汉市 “十三五”后半期电力行业煤控工作的重点方向。
 
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
 
“武汉是传统的工业化城市,我们的二产比例长期在50%左右,这几年稍稍下降一点点,但还超过40%。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烟草、能源与环保是我们五大支柱产业。” 项定先介绍时强调,在 “十三五”后半期,武汉市要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探索能源市场机制改革,走出绿色、智慧转型之路。
 
项定先指出,武汉市水泥、建材、食品、化工等其他工业行业2018年煤耗量为264万吨,占武汉市煤炭消费总量的9.6%。2018年武汉市水泥行业煤耗量相比2015年增加8万吨,这主要是由于水泥产量增加所致。在“十三五”前半期,武汉市通过清洁能源改造、节能改造、关停或搬迁等措施控制水泥和其他行业的煤耗量。而这些措施仍将是“十三五”后半期武汉市水泥和其他行业的煤控重点,尤其是水泥行业要重点推进水泥磨粉企业的 “煤改气”。2018年武汉市服务业及居民散煤总消耗量为351万吨,相比2015年减少474万吨。武汉市 “十三五”后半期散煤治理的重点在于禁燃区内餐饮、服务业散煤的清零和禁燃区外的散煤综合治理。
 
对此,武汉市战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袁云光点评时表示:“武汉是一个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比较发达,现在虽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效果相当好,但是传统产业占比依旧很大,例如钢铁、化工、石油、电力和建材,这些都是耗煤大户,所以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很大。同时武汉市又是一个缺煤、缺油、缺气的城市,它没有这种资源。所以,节能排放要达到国家的要求,而且在国家要求的基础之上,还要做的更好。”
 
项定先表示,在 “十三五”末期散煤通过开展销售点的整改,以及加强宣传,进一步推进专项整治以及电代煤、气代煤等方式,淘汰餐饮单位以及居民小型烧煤的,这样可以实现减煤量64万吨。还会提供一些清洁能源的保障措施。提升天然气消费比例。推进天然气管网的建设,加强天然气储库的建设。鼓励发展燃机发电,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大中型用气项目,到 “十三五”末 (2020年)天然气用量要达到35亿立方米。
 
同时,提高电力保障水平主要是按全省的能源替代部署,在工业、农业、交通、教育、民生等五大领域,推进电气化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推进特高压靠城、超高压进城跟本地电网建设,力争建成两个超高压项目,同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支持相应的用电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力争2018年到2020年,累计交易量达到270亿千瓦时,占一半左右。还要争取更多的水电,提高外来电清洁的比例,计划到2020年的时候,全社会用电量要达到600亿千瓦时。
 
“此外,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进风电厂和几个太阳能电厂的建设,最终目标是到2020年,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6%。” 项定先补充道,还有一些政策的保障机制,从组织领导,包括强化政策支持,以及严格督察考评等等,来实现煤控、清洁能源保护以及碳排放控制的工作。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