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将有中长期路线图 适应气候变化理念将融入合肥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

文章来源:江淮晨报碳交易网2018-04-16 21:45

  4月11日,合肥市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了《合肥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合肥市将把适应气候变化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未来,还将开展城市热岛效应和通风廊道规划建设研究。
 
  应对气候变化将有中长期路线图
 
  去年3月,合肥市被列入全国28个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区、县)之一。《方案》明确,合肥市将把适应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城市建筑、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水资源和生态等关键领域的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合肥市将开展气候影响评估,全面系统评估历史气候变化对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建筑、规划、医疗卫生等领域影响,科学预测未来气候变化风险,研究对策措施。此外,编制合肥市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路线图,提前甄别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探索建立多学科、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专家咨询库。
 
  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警纳入交通设施规划
 
  根据气候变化对城市降水强度的影响,合肥市将及时修订道路排水设计标准,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纳入城市交通设施规划设计中,提高道路高抗性材料与结构技术。除了要提升城市交通设施标准,还将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
 
  针对城市重要堵点优化路网交通结构,改善微循环系统,加强公交站亭等基础设施安全建设,加快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建设综合枢纽换乘中心和公路客货运枢纽,优化提升城区停车系统;规范道路交通设施设置,完善无障碍设施。
 
  开展通风廊道规划建设研究
 
  未来几年,全市的城市应急管理能力也将得到提升。通过推进实施合肥大城市智慧气象“金云”工程、巢湖生态综合治理气象保障工程、合肥现代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工程、现代化气象基础设施保障工程等,进一步完善气象综合业务体系。
 
  值得期待的是,合肥市将建设温室气体观测系统,加强中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能力,开展城市热岛效应和通风廊道规划建设研究;提升城市内涝、交通安全、防汛抗洪、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现代农业等气象保障能力。
 
  规划建设成品油储备基地
 
  除了要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和城乡电网改造,合肥市还将评估气候变化对制冷、采暖及节能标准的影响,修订居民、企业、公共部门相关设施标准,完善用电高峰期应急预案,建立有序用电长效机制,高峰期用电会更有保障。
 
  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石油、天然气在合肥增设管道和战略储备布点,拓宽油气供应渠道、提升贮备能力。完善天然气储气保障系统,强化长输管线安全管理。建立成品油储备制度,推进油品贮备库建设,规划建设成品油储备基地。
 
  构建“两湖三库四渠”的水源利用格局
 
  为增强城市供水能力,合肥市将实施跨流域区域调水,加快推进大别山、长江等区域优质水源入肥,努力构建两湖(巢湖、瓦埠湖)、三库(董铺、大房郢、众兴)、四渠(淠河总干渠、龙河口通道、驷马山引江、引江济淮)水源利用格局,并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整治力度。
 
  作为一个缺水型城市,合肥市将加强城市再生水利用、雨水集蓄利用,加大节水技术、节水型器具等应用力度,加强城市供水干、支管网节水改造,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等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引导发展“节水型小区”。
 
  重点建设合铜路等长廊林带
 
  对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江淮分水岭脊线、水源地保护区、新桥机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等城市生态具有决定性影响区域,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重点建设120公里合铜路、103公里滁河干渠、合巢芜高速、引江济淮合肥段沿线长廊林带建设。
 
  另外,加快推进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以小流域治理为抓手,实施“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同时,加快水污染防治成熟新技术、新成果应用,构筑环湖湿地生态屏障,减少面源入湖污染,提升巢湖水体自净能力。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