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期,中央领导已经连续在不同场合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议题,并迅速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这表明,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社会经济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急需从经济学理论层面为本轮改革进行诠释。如何理解绿色发展在全局中的重要性,特别是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来理解绿色发展?这无疑与我们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理论认识,以及有效合理推进绿色发展的实践密不可分。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表面上看,生态环境问题是来自需求侧的问题,但实质是供给侧出了问题。尤其是在特定的发展阶段里,社会经济的供给受制于国内外的需求规模和需求水平、技术条件以及认知和制度上的各种约束,进而陷入低水平的供给陷阱。结果不仅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还带来大量的无效供给,主要体现为需求不足。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一般而言,供给侧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问题一,生产方式的粗放性、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市场机制的缺位以及规制的失灵等。生态环境问题往往被视为消费端上的问题,譬如不合理的消费观、过度的消费等。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消费已经在很多地区成为污染的重要排放源,以及消费部分带动了生产的错误发展,譬如造成生产的过度竞争等。这样,生态环境问题无疑与消费及消费者有紧密关联。但事实上,粗放消费造成粗放生产的逻辑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很大程度上受收入水平的限制,但随着经济发展层级的提升,收入水平的提高已经大大改变了消费的质量和形态。具体表现在消费支付能力有所提高,消费品味也在发生改变等。此时,如果消费端仍然粗放,那么只能说是粗放的生产和供给方式在驱动粗放的市场需求。这一点可以从大量的海外购买中窥见一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问题二,由于忽视消费上的变化,供给侧在自娱自乐的过程中逐步进入闭环的自我循环发展。一个粗放的产业一旦形成,就需要另一个更加粗放或者同等粗放的产业予以配套或支持。若干个粗放的产业又需要一整套相应的基础设施以及制度进行支撑,然后循环往复。最终,供给侧上的粗放就被逐步放大,而且自成体系,并形成路径上的依赖。显然,这样的路径依赖实则已经与消费的关系不大,结果,正是这样过重的粗放型产业结构,而不是消费压垮了生态环境。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问题三,究竟是什么的原因造成了如此的资源错配?是市场机制的缺位还是政府的过度干预?应该说,供给侧上出现的问题既有长期的历史因素,更有当下的体制机制因素。尤其是在产业发展进入自我固化和循环后,没有及时引入并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扭曲的价格机制让供给侧一错再错,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在边际上逐步下滑,这又迫使经济要动用更多的资源能源。循环往复之下,生态环境资源在价值低估的情况下被大量错配性使用,直至最终的生态环境恶化。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