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布伦特原油价格为98.95美元每桶,比2013年下降了9.71美元,这是2010年以来首次下跌到100美元以下。在2014年初期,原油价格相对坚挺,但随后发生猛烈下跌,主要原因是非OPEC产量增长,再加上疲软的需求(相对于2013年),于是OPEC在2014年11月决定捍卫市场份额。尽管美国拥有强劲的生产量,但美国基准-布伦特差异依然收窄到每桶5.66美元。
全球石油消耗每天增长80万桶(b/d),与近期历史平均水平有微小差异,但与2013年(每天增长140万桶)相比则有显著下降。OECD以外的国家再次主导全球消耗的净增速。OECD消耗增速下降到1.2%,是过去9个年头里的第8次下降。中国的消耗量增速低于以往但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耗增速国(每天增加39万桶);日本是最大降幅的国家,每天减少22万桶,已经降到1971年以来的最低。轻馏分油连续两年成为精炼类别中增速最快的产品。
全球石油生产增速高于消耗的2倍,每天增长210万桶,也就是2.3%,OPEC以外国家增幅最大。美国(每天增加160万桶)是世界范围内增速最高的,成为第一个连续3年增产量达到每天至少100万桶的国家,同时代替沙特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加拿大每天增产石油31万桶,巴西每天增加23万桶,这两个国家也在2014年刷新了纪录。OPEC产量持平,但集团在全球的生产份额下降到41%,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利比亚(-49万b/d),安哥拉(-9万b/d)产量下降,抵消了伊拉克(+14万b/d)、沙特(+11万b/d)、伊朗(9万b/d)的增产量。
2014年,全球炼油量达到2010年以来的最高点,高于过去10年平均水平的二倍。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美国、中国、中东的强劲增长超过了欧洲和OECD亚太地区的下降量。美国的炼油厂每天增加产量53万桶,是1986年以来的最大增长。以中国和中东为首,全球范围的炼油能力扩大到每天130万桶,中东的炼油能力扩大到平均每天增加74万桶。全球炼油厂利用率为79.6%,是1987年以来的最低。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2014年,全球原油和成品油贸易增速较低,为0.9%,也就是每天增加49万桶。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是进口增速的主要驱动力,而美国的净进口量则下降。2013年中国就已经取代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北非的毛出口量下降了17.1%,即每天36万桶,主要原因是利比亚较低的原油产量,但是美国出口的增加抵消了这一影响。美国炼油厂运行能力提升,产品出口量提高,每天增加53万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