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有可能在2020年左右达到煤炭峰值,2025至2030年期间实现碳排放峰值,而如果提前达峰(早于2030年),可能会影响国内经济和就业,乃至全球福利下降。”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共同创办的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主持编写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5)》中指出,报告于今天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布。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作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中国的碳排放峰值一直是国际社会关心的重大话题。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提到,“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报告指出,无论从国际能源发展的大环境,还是国内的经济、能源发展形势来看,中国均处在能源转型的最佳时期,目前的能源发展战略也直指绿色低碳发展核心,未来中国在不断强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能源消费结构的情况下,将有可能在2020年左右达到煤炭峰值,2025至2030年期间实现碳排放峰值,2035年前后实现能源峰值,实现能源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报告编写组还利用宏观经济方法和模型,模拟了多种可能的政策组合,并从中发现,在实现峰值目标方面,调整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是最有效的政策手段,而将峰值时间提早,会对GDP和就业有较大影响。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所所长、全国人大常委王毅和副研究员邹乐乐利用情景分析方法对未来可能的若干类政策进行了模拟,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的主要峰值可以分阶段达到:在未来5-10年内,主要能源、污染密集型产业达到峰值,实现产业结构将发生变化、结构节能贡献率增加;未来10-20年内,主要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峰值;2030年前后,达到碳排放峰值。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报告还对不同达峰时间的政策组合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发现中国实现碳排放峰值取决于综合成本。对我国来说,由于独特的能源禀赋和产业经济结构,提早达到峰值必须付出较大的代价,因而面临困难的选择:从经济代价的角度考虑,CO2排放总量峰值比较适宜控制在2032年以后达到,但是考虑到国际减排压力以及空气质量控制的目标,可以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如能源结构调整和有效降低能源强度)将其排放峰值控制在2030年左右。
专家最后得出一个谨慎的结论:如果提前达峰(如早于2030年),可能会影响国内经济和就业,乃至全球福利下降。因此,应当选择适当的峰值时期,以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选择适当的政策措施,实现经济、能源、环境共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为此,专家建议,以调整能源结构和降低能源强度为实现碳排放峰值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实施碳税和减排政策并行的“政策混合”模式,来综合治理污染和促进节能减排。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