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开始,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治理结构便逐步向“大国治理”的模式过度。5年后的今天,中美借由APEC会议达成减排上的共识。11月12日,中美签署有关应对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合作的联合声明,借由这个声明,中美两国各自公布了最新的气候变化应对及长期碳减排计划。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到目前为止,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为早期(1990年-1997年),中期(1998-2009)和后期(2009-现在)三个阶段,尽管每个阶段都隶属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但其中在国别上存在很多不同。
如果说,在早期阶段,治理体系还未成型,属于春秋战国群雄纷争的话,那么进入中期后,以《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为界限,基本上可以划入“小国治理”阶段。所谓“小国”并非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小,而主要是排放规模“小”,从全球范围看,虽然55%的排放量进入了《京都议定书》,但中美印等实际或潜在排放大国都未真正进入该协议,从而在实际上决定了10年后该议定书被“空心化”的结局。其结果便是,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期较为积极的减排国家无法真正左右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大政方针。
究其原因,2009年后,“小国治理”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以及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其中最大的一个需要是,作为最大的排放国,中美两国如何发挥其作用?由此,实质上,自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开始,一直到今天,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治理结构便开始逐步调整,向“大国治理”的模式过度,开花结果的一刻就是在5年后的今天,中美借由APEC会议达成减排上的共识,也只有这样的共识才足以真正实现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全球框架目标。(完)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