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必须立足依然处于工业化中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承担与本国能力相匹配的国际气候变化应对责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这次峰会是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前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关系到各国2015年能否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中国历来就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应对工作,迄今为止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第一,尊重碳排放大国的现实,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自2006年后,中国就超越美国而成为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根据IPCC最新报告,中国当前的碳排放量已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若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到2019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将超过美国、欧洲和印度的总和。此外,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也已超过欧洲,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1.45倍。这些数据已然成为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强制减排责任的重要“依据”。当前,对于气候变化应对的责任承担问题,中国已经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压力,不可否认,无可逃避,只有积极应对、内外发力方为上策。譬如,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法》就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第二,立足本国国情,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实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国相对落后的实情,也无法掩盖中国还有1亿多贫困人口的客观现实。中国的经济总量确实有了显著提高,但人均收入仍处于世界的中下水平。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实现了连续30年的快速增长,但至今并未摆脱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的不利格局。因此,我国必须立足依然处于工业化中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承担与本国能力相匹配的国际气候变化应对责任。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第三,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融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早已明确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具体而言,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主要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一是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比重;二是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确立“生态立国”战略,推进生态建设主流化,建设生态城市,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等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第四,坚持国际合作原则,加强对话和沟通,努力寻求国际协作、支持和援助。譬如,加强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团结协作,壮大气候谈判的整体合力;推动发达国家切实履行其向发展中国家所作的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领域提供援助的承诺;积极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大力发展碳汇交易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第五,重视和加强气候变化谈判的能力建设和准备工作。譬如,开展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人才招募和技能培训,搜集和整理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应对的有关数据资料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