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清洁空气联盟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京津冀能否实现2017年PM2.5改善目标?—基于“大气国十条”的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效果评估》。这是国内首份对现有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定量化评估的研究报告。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报告》指出,工业过程和民用部门是京津冀地区一次PM2.5的主要来源,分别贡献了54%和29%,其中工业过程排放主要来自于钢铁、水泥、炼焦等行业,民用部门排放主要来自于民用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此外,电力、供热、工业锅炉和交通部门分别贡献了4%、3%、6%和4%。
《报告》建议,在京津冀地区,北京由于末端治理技术的普及率比较高,未来的减排效果主要依靠结构调整。河北、天津末端治理带来的减排效应还没有充分实现,如能进一步加强末端治理,同时推进结构调整,则能有更好的PM2.5污染改善效果。(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