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市场与金融产业交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二氧化碳排放权商品属性的加强和市场的不断成熟,吸引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以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甚至私人投资者竟相加入,碳排放管理已成为欧洲金融服务行业中成长最为迅速的业务之一。这些金融机构和私人投资者的加入又使得碳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流动性进一步加强,市场也愈加透明,又能吸引更多的企业、金融机构参与其中,而且形式更加多样化。这种相互促进作用既深化了欧盟碳交易市场,又提高了欧盟金融产业的竞争力。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对于中国碳金融交易市场应更好地借鉴国际经验,做好碳金融市场的风险识别、尤其要关注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系统风险的管控。风险管控好了,碳减排交易和碳金融“两个”市场才能共同发展好。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属于一种基于利用市场力量和经济激励的环境政策工具。从国际排放权交易市场看,目前形成了三大减排机制:即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机制(JI)和排放贸易机制(ET)三大减排机制各有利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按照上述机制,国际上形成了两大交易市场体系,也就是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体系,这两大市场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和机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回观国内市场情况,目前七大区域性试点市场,刚刚兴起,各有特点,却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存在缺乏定价权、碳金融市场发展滞后、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交易市场等问题。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碳排放权尚不具备商品属性;在碳减排的管理上没有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数据收集、配额分配、排放监督测量等基础性工作不健全;企业对温室气体减排、交易均缺乏必要的认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