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将节流作为政策引导重点。比如欧洲的住房隔离性防护就做得很好,可以节约很多能量。中国如能做到这点,就可以少建一些电站,节省一些能源。中国实际上有非常多的好的法律法规,但是更重要的是彻底的切实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再就是引入监督机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二是要重视数据的收集和发布。有大量充足的数据为基础来进行研究,才能制定出更好的政策。我们发现,在发达国家是非常重视数据的,比如能源、能耗等方面的很多数据都是有效的,而且是最新的。而在发展中国家,我们能用的数据都是比较滞后且老旧的,还有些数据是查不到的。假如只有老旧的数据,我们如何提高效率呢?这显然是不行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要及时发布。
三是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分类也非常重要。中国实际上不需要像其它发达国家一样随时更新自己的分类,根据京都气候变化会议的决议:主要的发达国家和一些主要的污染国根据工业发展情况,每一年都要更新自己的分类。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完成的。作为研究者而言,我们希望每年都可以更新。在这方面,中国确实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在投资能源行业时,如果数据不准确或者数据过时都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尤其是对当下这种环境而言,更是会耗资巨大。碳减排在能源行业尤其重要,比如像建设一个发电厂,可能需要至少运营三十年,如果这个规划和设计做得非常精确,是可以降低很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