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滩“黄金地段”的一处空地,正面向全球建筑设计师虚位以待。只要参加“全球低碳创意(上海)大赛”,为北外滩设计一幢“零碳建筑”,谁得了大奖,谁就能把方案变成现实。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这场建筑设计大赛,旨在吸引全球目光。几乎同时,虹口区着手制订低碳实践区建设三年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提升产业园区、商务区、商业街区和社区的低碳发展水平,乃至仿效美国硅谷,打造堪比世界水平的“绿色碳谷”。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从几年前打造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开始,虹口区已试图在上海乃至全国环保产业发展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从一个产业到一座“碳谷”,其中要走的路,又有多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正当其时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去年初,虹口区曾提出“用5至10年时间构建宜居宜商的低碳和谐城区”,其标准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现有基础上下降20%;园区、街区、商务区和社区的公共区域使用节能设施的比率达到80%以上;低碳企业、低碳商户、低碳家庭占比达到50%。而如今,这一计划可能被进一步提速。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外部环境变迁和虹口自身特点共同决定,现在已经到了该做这件事的时候,虹口具有这个条件。”虹口区委书记吴清表示,壮大低碳产业并发挥其辐射效应,眼下正当其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其理由,不只是上海遭遇空前的雾霾使“低碳”一词变得时髦。以虹口有限的人均资源和此前打下的产业根基,“低碳”也是最有效的突围之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2009年,早先并无环保产业基础的虹口区,开始在花园路上打造“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培育节能环保服务业。几年间,这里集聚上百家功能性机构和节能环保企业,迅速在沪上生态产业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去年11月,上海第一例碳排放交易,亦诞生在花园坊内。
在虹口区经委主任刘波英看来,花园坊的脱颖而出,得益于对产业定位的把握。“低碳是个巨大的产业,装备制造、节能产品、再生资源……它们的黏合剂就是节能环保服务业,这个市场的需求大得超乎想象。”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虹口最初介入时,恰逢节能环保服务业市场真空,低碳金融、低碳认证、合同能源管理乃至碳排放交易,均未具雏形,这给了花园坊巨大机会。而如今,刘波英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将花园坊内的服务链做强,进而将集聚其中的机构转化为更加灵活的资源。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