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传来好消息:美国在2000年以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减缓,2007年以来,排放量甚至出现下滑。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欧洲传来的消息听上去更加美妙:1990年至2008年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呈现下降趋势,降至或略超《京都议定书》预定的排放量。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不过,发达国家实现减排的同时,却把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际上是“外包”了碳排放。消费者对于制造温室气体排放的商品负有责任,如果这么说没错的话,那么,我们迄今为止并没有解决减排问题。我们只是把它变得更加隐晦、更加难以测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问题在于:假设一家中国的钢铁厂出口钢材给丰田公司,然后丰田在日本造车,卖给美国人,那最终哪个国家应该为钢铁厂的温室气体排放负责呢?按照逻辑来讲,大概是美国应当负责。中国的碳排放是为了最终给美国人造东西、在美国使用。不过,按照统计标准以及各种关于减排的研讨会,碳排放却都算在中国头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目前通行的办法是按生产者确定碳排放的责任人,这样做便于落实。每个国家都会统计工厂、交通工具等境内生产者的碳排放。而更加合理的办法则是把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计算到最终产品的消费国头上。这将要求以更加精细的手段来统计国际贸易。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一些研究者已经在尝试按照消费品来计算碳排放。据估测,2008年,世界各国为制造出口产品而产生的排放量(通常“体现”在出口数据中)比199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出20%。然后,皮特斯等人按照消费领域的标准重新计算碳排放,结果,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在这一时期继续增长,远超《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目标值。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一些学者从贸易的角度计算了许多国家的碳排放量,发现几乎所有的高收入国家都是碳排放的净进口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仅有的例外。这两个国家是高能耗的金属、能源等产品的净出口国。另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是碳排放的净出口国。据皮特斯研究团队的计算,2008年,按照出口产品计算,中国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一半。中国经济的庞大体量当然是原因之一。按人均排放量计算,南非、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均超过中国出口碳排放量的至少一倍以上。(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