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催生中国的斯特恩报告?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对低碳宏观项目,业内人士喜优参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喜的是低碳研究受到国家高层的重视。我国的低碳研究相对落后,一直处于跟着西方走的阶段和水平。希望这个大课题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能源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而忧的是这个大课题的钱,到底怎么花,能否用在刀刃上,是否会像其他大课题一样,实际效果与预期之间落差较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前述公共政策学者则指出,越是大课题,其效果可能会越平庸,典型的例子是此前环保部和工程院合作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课题,该课题从2008年启动到2011年完成,历时三年,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成果要点报告、四个课题组综述报告,以及二十九个专题报告等多项研究成果,最终成稿达600多万字,但业内人士对此评价并不高,甚至有学者认为其成果既不宏观,也无战略,不少报告则近乎资料汇编,创新之处并不多见。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实际上,近三年来国内各类低碳研究课题已经很多,业界期望低碳宏观课题能避免重复建设,推陈出新。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对此,杨富强建议,从研究的主题方向也应做出调整,过去我们的低碳战略研究主要侧重于低碳对中国的影响和应对,而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之后,还应研究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中国要表现出怎么样的责任和领导力。“遗憾的是2013年支持的14个课题中相关的内容稀少。”杨富强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此外,一位部委官员指出,国家既然可能投入过亿资金,那么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在气候变化的研究领域,中国学者的声音在国际上并不响亮,该项目能否催生出一份代表学术界的国家报告出来,类似于英国的斯特恩报告和澳大利亚的郜若素气候变化报告。”
公开资料显示,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带领多国专家学者组成的团队,经过一年调研主持完成《斯特恩报告》,于2006年发布。《斯特恩报告》对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其核心就是从气候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来分析其与人类经济活动成本的关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其关键结论就是:只有尽快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才能避免全球升温超过2℃可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且减排成本并不高;如不尽快采取措施,则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成本和风险,将至少相当于每年全球GDP的5%。
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该报告虽然不是第一次有关气候变化的经济报告,但意义重大,因为它是最大和最广为人知的报告,并讨论了气候变化的各种可能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对照之下,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投入很多,也很大,“但为什么我们至今还没有中国的斯特恩报告,这值得我们反思。”前述部委官员指出。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