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自主低碳品牌。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拥有核心技术,并制定新的低碳产业标准,这是跨越欧美低碳贸易壁垒的最好途径。企业应主动出击,把低碳理念放在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把提高能效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来实施。企业应设立专职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企业和产品的低碳、节能、环保工作,深入了解欧盟、美国能效等级新标准的要求,在技术上、设计上、原材料上进行针对性的应对,在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上下功夫,把开发生产节能、环保、附加值高的低碳产品作为主攻方向,把低碳经济和企业品牌营销相结合,积极引进、采用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设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培育和壮大自主低碳产品品牌,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建立强大的低碳产业链。企业应从产业链抓起,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多个环节,全方位调整和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优化整个生产流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量化考核,实现每类产品、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碳排放量的数据化管理,有计划地进行企业或产品碳足迹评价,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实施产业链营销和产业链布局,建立真正的“低碳蓝海”。把低碳应用在技术开发等方面,在选材、产品设计和产品包装等方面抓好低碳,在服务和管理方面体现低碳,倡导绿色经营,通过使用清洁能源、绿化厂区等方法实现碳中和。
增强产业链的“低碳竞争力”。企业应联合前端的供应商、后端的销售商等全产业链,一起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实现低碳技术改造工作的对接,使全产业链形成强大的“低碳竞争力”。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总之,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中的低碳贸易壁垒也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愈演愈烈。我国政府和企业只有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这一国际潮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树立“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低碳形象”,才能更好地应对国外低碳贸易壁垒,我国对外贸易才能在低碳时代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