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署早在2008年就出台了《绿色经济行动倡议》,将绿色经济定位成一种新的重要经济形态。因其清洁化、无害化和低碳化的发展特征,绿色发展方式迅速成为世界各国应对紧张的资源环境形势、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国际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转型经验表明,控制温室气体和环境保护不会削弱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他们将污染的企业向境外转移,给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大的环境压力。
中国必须摒弃资源密集型和高碳排放的发展老路,寻求适合国情的发展途径,防止资源过度开发与生态退化,提高经济效率,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在报告会上指出,当前中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新的动力和新的机遇。首先,从国家层面上讲,政府已明确了绿色经济的发展决心,并在“十二五”规划中做出了总体部署,有关节能减排综合方案也规定了具体任务和措施;其次,政府的引导与市场机制正逐步结合,形成了拉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最后,科技创新为绿色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但绿色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也不容忽视:第一资源环境压力巨大,成为我国当前发展约束的重要条件;第二体制机制还存在着很大缺陷;第三法律法规与政策工具支撑不足;第四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有关专家对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过分析,在成本方面,节能环保投资成本,“十二五”约为5.77万亿元,“十三五”将达到6.83万亿元;能源密集型和高排放行业将减少就业,“十二五”和“十三五”将分别减少95万个和290万个就业岗位。另外还要对受负面影响的人口进行补偿支付,这部分潜在的宏观经济损失将超过1千亿。
但是,专家认为,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效益是巨大的,远远超过了转型成本。“十二五”和“十三五”降低的能源成本将分别超过1.4万亿元和5.4万亿元;节能环保行业总产出“十二五”将达到6.35万亿元,“十三五”将达到7.51万亿元;增加GDP“十二五”将为8万亿,“十三五”将为9.56万亿元;“十二五”期间还将新增1千万个绿色就业机会,“十三五”则将新增1200万个。同时,增强人体健康,避免健康医疗方面负面影响超过GDP的1%,国家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也将得到极大改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敬琏在最近的一次发展高层论坛提到,“‘十二五’开局转型取得进展,但是成本太高,重要原因在于体制问题,各地仍然沿用政府主导发展方式,掩盖的问题正在逐步显现。”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如何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真正实现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成为政府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对此,吴敬琏提出“三不原则”,即在引导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过程中,政府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第一,政府不越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明确政府与企业在绿色经济中的角色,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也是市场发展绿色经济的主体,政府要实现从经济增长型向社会服务型转变。从环保角度讲,政府应该避免设置不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市场准入门槛,打破地方保护的封锁和壁垒;避免代替企业招商引资,决定建设项目,把发展的权利归还企业;避免循环利用行政手段影响市场价格,市场运行秩序,向市场示范有关资源和环保方面的错误信息;避免利用过多财政资金,建设各种示范项目,搞重复建设,制止以财政投入配置资源代替市场配置资源的倾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第二,政府不缺位,加强政府对市场监管服务。政府必须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生产、公平竞争等方面承担足够的监管责任。严厉查处环境违法企业,是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的底线。不应以经济增长为理由,拒绝执行环保与资源的法律法规,不能以此为由保护污染利税大户。建立环境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制度,根治“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难题。从法律层面上明确政府责任,严厉问责督促各级政府依法履行监管责任,反腐倡廉,以确保公正执法和政府公信力。
第三,政府不错位,强化经济政策的引导作用。要建立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坏成本的资源型价格形成机制。提高资源环境价格标准,取消对落后产能企业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向发展绿色经济的企业提供稳定的优惠贷款,支持具有先进技术研发能力,但缺乏资金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对发展绿色经济企业减化审批程度,鼓励上市融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杨朝飞总工程师提出,政府要建立科学决策的综合评估制度,改革创新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设立基金、补贴、奖励、贴息、担保多种形式,建立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税收体系,包括改革环境税与资源税,配合节能环保调整消费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给予所得税方面的优惠;利用信贷政策和金融产品工具,支持环保节能项目和企业的节能减排投资与创新;同时,推动价格改革,深化推进水、电、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关键性资源产品的定价。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