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制约碳金融理财产品发展的主因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2014-10-06 11:57

据世界银行预计.在(京都议定书>协议框架下,2008~2012年发达国家碳减排颧需末为16 35亿吨,清洁发展机制 (CDM,Clean Deve JopmentMechanism)可解决13 3亿一17.2亿吨的减排额。在现有的
COM初级市场交易中,中国占绝对比例。2005~2009年,中国的交易额占所有签约CDM交易颧的60%以上,其中,2008年达到7 84%。快速发展的cDM市场,为我国推出结构性理财产品、基金、信托等碳金融理财产品提供了机会,也为碳盒融理财产品提供7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受种种园素制约.目前的碳金融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挂钩国外市场的鲒构性产品.纯粹以理财为目的.对推动藏国低碳鳝济的发展尚未产生积极作用。制约碳鱼融理财产品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缺乏统一的碳交易体系和认证标准。目前.除京津沪3家交易所率先挂牌外。各地方性碳排放杈交易机构正在相继建立。由于缺乏统一文易体系和认证标准,国内各交易所主要开展基于CDM项目的非标准化合约交易。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一方面,交易品种太少,限制,碳金融理财产品投资范围。事实上,国内企业已出现自慝减少碳排放权交易的需求,2009年1月,天津排放杈交易所发生首笔按照国际自愿减排标准的自愿减排交易,上海济丰纸业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向厦门赫仕环境I程有限公司成功购买6266吨碳排放。另一方面,标准化舍约交易缺失,不能为碳金融理财产品提奘挂钩标的,使得国内锻行碳童融理财产品只能挂钩国外气候指数、欧盟碳排放杈期货台约等标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缺乏有效、可持续的碳交易市场激励机制。碳金融业务作为新兴产品发展尚不成熟,具有高风险特征,外部激励机制对调动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不可或缺。欧盟强制减摊体系下的环境绩效制约、芏加哥交易所自愿交易体系下的行业领导地位认同等均是有散的窑易激励机制。除CDM外,§前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碳盘舄市场激励机制,企业自主开展碳减排将增加经营成本,降怔其行业竞争力制约了碳减排积极性,并影响到发展碳金融理财产品的内在动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碳金融鲸台配套政策不完善。首先,碳金融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目前与碳金融相美的政策法规主要是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民镪行、银盥会联台发布的{若干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其内容仅涉厦绿色信贷方Ⅲ,对干碳盘融的综合协调发展,缺乏确立排放权交易韵法定程序、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日操作性不强。其次.环保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融机构、投资者对碱金融的认识和介入不足。在碳壹融交易市场体系中,矗重要的是碳盎融资产及衍生品的定价杈。由于交易标的的特殊性,碳金融业务存在较太风险。现阶段国内金融机构对破童融业务的国际规则、逗作模式、风险管理、项目开发、审批流程等均不熟悉,同时,缺乏与碳金融业务相关的专业机构扭^才,使得国内童融机构参与碳寺融交易的动力不足.难以开发出相应的嫉金融理财产品。产品的不足制约了客户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理解与认知,井反作用于产品需求。调查显示,85%的商业银行认为目前我国客户群体对碳金融理财产品缺乏了解仪有1 5%的商业银行认为客户对该类理财产品存在中等程度了解。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由于碳理财产品所投资的环保领域属于未来成长潜力巨大的新兴行业,所以,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未雨绸缮,认真规划,打造出富有中国特色、浑受投资者欢迎的碳盒融理财产品。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