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个新兴产业要发展起来,有3个重要的因素:技术,模式,体制。看看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互联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包括电力体制在内的一系列影响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正逐步破解。这种形势为分布式能源向网络模式升级带来重大契机。
抓住模式升级的战略机遇,关键在于把握好互联网的本质,实现三大转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一是转变思维方式。过去,我们关注的是点,现在应该由点到面,但这不代表点不做了,而是要把点的效应发挥到极致,通过点带动区域级分布式能源的发展。转变思维方式,就是要利用互联网思维,打破单体界限,立足于区域层面,统筹考虑能源设施建设,优化配置资源,破解系统性、全局性的发展问题。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二是转变发展模式,即由单站到网络模式。在思维方式转变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互联网的本质效应。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什么是互联网的本质效应?就是要挖掘虚拟价值,释放效率空间。同时,我们还要挖掘出能源体系隐性价值的空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调研显示,现在80%的单体建筑能源设施利用率介于18%~45%,大量冗余价值和虚拟价值没有被充分认识和挖掘。通过探索,如果能把18%~45%之外的价值挖掘出来,整个能源利用方式就可以上一个大台阶。
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本质效用,挖掘虚拟价值、释放效率空间,将单站模式转变为网络模式,发展网络型能源系统为建筑集群供能,单体建筑能源设施利用率“天花板”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三是转变设计理念。在传统单站设计理念影响下,很多建筑调峰设施利用率只有5%。但是,为了满足这5%的利用率,投资却需要占到能源设施投资的30%,甚至40%。
在网络模式下,通过重构供需,可以打破单体建筑对分布式能源的硬约束,有效解决投资大、利用率低等问题。这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区域能源利用示范城市”理念是高度契合的。
从产业来看,以三大转变为导向发展泛能微网,能够释放多维价值,实现两化带四率。网络模式的全局扩展和进化升级,推动了能源革命、互联网+能源的落地。
我们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一个是提高设施利用率。保守估计,可以提升50%以上。50%,意味着功能设施规模下降30%。30%代表什么?不仅减少了以亿为单位的规模投资,还促进了资源能源减排。这对能源体系根本性升级,实现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高利用效率,以及优化配置市场资源,破解全局性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我跟一些地方官员交流的时候,他们非常认可这种发展模式。
另一个是释放用户冗余设施价值,做到投资与能源费用双低,实现能源更安全,更可靠,更经济,更低碳,更绿色,更便捷。很多用户建设能源设施的目的,是解决用能需求。破除单站模式下的设施利用率,对投资商而言,随着网络的扩展,越往后,投入越少,收益越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