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有商机:建筑节能管理仍有巨大大

文章来源:福建日报碳排放网2012-03-23 08:54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平均每年要建20亿平方米左右的新建筑,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的40%,水泥和钢材消耗量占全世界的40%,而建筑能耗约占到总能耗的近30%。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这是令人惊叹的数字,充分说明推广“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目前,我国在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基本上已经全部严格执行节能50%以上的标准。但是这项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施工环节现在还有10%左右的建筑没有严格执行节能标准;中小城市和村镇还没有启动这项改革,这意味着还有40%左右建筑没有纳入国家强制性节能标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在去年的绿博会上展示的来自新加坡的“零能耗建筑”,由既有建筑改造而成,所用能源“自给自足”:采用了遮阳技术、垂直绿化技术、光导技术、太阳能热水利用技术、建筑智能化能源管理技术、自然采光和通风技术、单盘管双风机空调系统等绿色建筑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等等。从中可以看出建筑节能的巨大潜力,其经验是可资我们借鉴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那么,建筑节能当从哪里着手呢?当从大型公共建筑先行。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数据显示,大型公共建筑比普通住宅运行能耗高5-10倍,甚至10-20倍。主要原因是很多大型建筑追求外表的华丽以及大量使用集中空调,使得相应的碳排放水平大大提高。因此,高能耗大型公共建筑必须强制改造。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目前,一些大型建筑在设计方面过分追求标新立异,耗能过大。我省有的火车站候车大楼就存在这种状况,从地上到屋顶距离有几十米,没有分隔,一通到顶。据了解,在夏季,有时一天用电电费就得花掉几万元,这是严重的“设计浪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合同能源管理”是对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良方。厦门中银大厦“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就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借鉴模式。据了解,厦门中银大厦自从采取这项措施后,每年可节电近95万千瓦时,省电达30%,折合标煤300吨,人民币80万元。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当然,推广绿色建筑应当是全方位的。当前,我们应抓住各地大力发展生态城市的契机,要求新建建筑、既有建筑都必须达到一定比率的绿色建筑标准;要依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与示范城市,对绿色建筑进行强制性的推广;要依托绿色小城镇推广农村的绿色建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我们还要从细节入手,如全面推行住宅的全装修与装配化,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因为,与发达国家在建筑全装修方面相比较,我国的全装修的比例还不到20%,这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在绿色建筑推广过程中,我们的政府应真正负起责任,果断地采取各种经济激励政策和必要的措施,如土地设置招拍挂前置条件,规定非绿色建筑不得获得土地,或者大面积的开发绿色建筑的比例要大幅度上升,等等。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我省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上正奋力先行,但愿居民都能早日住上舒适的绿色建筑,让城市真正变成“绿色森林”。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