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隐含碳立法全球已成趋势,我国亟待有效应对

文章来源:友绿碳交易网2023-02-27 09:06

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前正式通过欧洲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的协议。CBAM是指对进口到欧盟的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征收额外关税。换句话说,CBAM通过调节商品所含碳排放量在欧盟边界内外的定价差异,实现“碳平价”,欧盟版CBAM具体生效日期为今年2023年10月1日。
 
此次正式通过了欧洲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协议,加上去年12月欧盟组织了第四次三方会议就碳边界调整措施计划 (CBAM)并达成了临时性的政治协议,标志着欧盟“碳关税”稳步推进,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距离下一步CBAM将在4月的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上最终通过仅差临门一脚。
 
CBAM提案要求欧盟委员会制定具体的实施法案,进一步规定详细的隐含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包括生产过程边界的确定。在2023-2025年过渡期之后,间接排放可能会被纳入隐含碳排放的计算中,但这要取决于欧盟委员会的进一步评估结果。过渡期期间,进口商除了报告直接排放外,也需要报告隐含间接排放。
 
欧盟CBAM在初期将覆盖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等五个行业,在提案中针对电力和其他商品的隐含碳排放计算提出了不同的方法。现阶段CBAM证书清缴义务所涉及的隐含碳排放计算主要基于产品生产中的直接排放,暂不考虑间接排放。
 
水泥、化肥、钢铁和铝产品的隐含碳排放量将按生产者的实际排放来计算。对于在生产过程仅需投入零隐含碳排放的原材料和燃料的简单产品,其碳强度的计算方法为申报期内进口商品的直接排放量除以产品总量。对于在生产过程中需投入简单产品的复杂产品,除了要计算复杂产品生产中的直接排放外,还要计入其生产投入中被CBAM 覆盖的简单产品所隐含的直接排放。
 
如果无法确定实际排放量,则可使用基于出口国平均排放强度的默认值,并根据一个“放大系数”进行上调,具体细节将在未来的有关实施细则中确定。如果无法获得来自出口国的可靠数据,则默认值将被设置为欧盟表现最差的10%设施的平均排放强度。
 
在此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迫切需要建立建材产品和新建建筑低碳认证标准体系,它是建筑业、房地产企业低碳节能升级生产的依据,能够规范、统一在生产环节中的设备标准以及在应用环节中的参数设置,让各主体在进行节能减排过程中做到标准统一,同时也能让政府在碳审计和碳计量方面做到统一高效;另一方面还要完善碳定价机制,尽快将钢铁、铝业、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纳入碳市场,提高我国出口竞争力,有力应对欧洲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发布后的新形势。
 
相关阅读:
 
美国三大绿色建筑立法趋势对我国绿色建筑立法的启发
 
隐含碳,建材与建筑协同减排的关键
 
建筑业碳减排与建材业协同发展
 
现在不控制隐含碳,将来建筑业怎么碳中和
 
建筑隐含碳:隐藏的重大气候挑战
 
全球隐含碳立法已成趋势
 
欧美对于建筑材料碳减排主要是通过供应链来推动,首先要求相关的建筑材料披露碳排放数据,在获得了足够的数据后再制定限制政策。
 
美国
 
目前美国加州的《清洁加州》法案(Buy Clean California Act)是最前沿的法案,也是美国首个限制建材隐含碳排放的法案。
 
 
加州每年在建设上的投资达到100亿美元,加州政府于2017年10月签署该法案,限制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及建筑项目中使用特定建材的碳排放,这些建材包括钢铁、混凝土中的钢筋、平板玻璃及矿棉保温板。这一法案获得了工商业领袖、工会以及环保组织的支持。《清洁加州》法案是世界上第一个针对供应链碳排放的立法。
 
该法案的实施是渐进的:在2019年承包商需要在施工期前提交产品环境声明(EPD),公布建材的碳排放数据。在接下来的两年,加州综合服务部收集建材碳排放的数据,于2021年1月建立碳排放的基准线。从2021年7月起,政府项目中特定材料的碳排放必须满足基准线。
 
美国更多的州和城市已经出台了鼓励使用低碳材料的立法,包括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和新泽西州,明尼苏达州和俄勒冈州都引入了州级碳排放要求。
 
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风险,推出了 “绿色政府战略”,目标是过渡到净零碳和适应气候的运作。提出了下列涉及净零排放、机动车、房地产、气候恢复、采购产品及服务、政策支持、契约保证、监管措施,八个方面的承诺。
 
该战略旨在减少对水和生物多样性的负面环境影响。它包括承诺:
 
(1)减少结构性建筑材料的环境影响;
 
(2)激励主要供应商披露其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绩效信息;
 
(3)采用符合《巴黎协定》的基于科学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为支持“绿色政府战略”的主要承诺,政府在绿色采购政策下制定了两项标准:
 
1.《建筑隐含碳标准》(Standard on Embodied Carbon in Construction)于2022年12月31日生效,仅适用于该日期之后启动的采购活动。
 
 
它要求从预拌混凝土开始,披露主要政府项目中使用的结构材料的碳足迹,并将其减少10%。它适用于价值1000万美元或以上,并预计使用100立方米以上的混凝土的项目。2024年后,这一最低门槛将降至500万美元。这项举措将支持政府把加拿大定位为世界领先的低碳水泥生产国和出口国的目标。覆盖的材料将来可能会扩大。
 
2.《温室气体排放披露和减排目标设定标准》(Standard on the Disclosure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the Setting of Reduction Targets)于2023年4月1日生效,仅适用于该日期后启动的采购。
 
 
该标准适用于生效日期后价值超过2500万美元的物资供应采购,包括税收。它要求订约当局 "确保 "采购过程 "促使 "主要供应商衡量和披露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采取符合《巴黎协定》或同等标准的减排目标。该标准将不适用于任何使用紧急合同授权的采购或通过外国军事销售建立的采购。
 
爱尔兰
 
在爱尔兰,建筑物能源性能指令(该指令之前在爱尔兰引入了 Ber 能源评级和近零能耗建筑 (NZEB) 标准)将被修订,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必须计算从 2027 年开始的所有大型新建筑和从 2030 年开始的所有新建筑的所谓生命周期全球变暖潜能值。该措施将包括建筑物中运营碳和隐含碳的数据。
 
 
爱尔兰政府2022年 12 月宣布的最新气候行动计划还力求到 2025 年将爱尔兰生产和使用的材料的隐含碳排放量减少 10%,到 2030 年减少 30%。
 
丹麦
 
丹麦国家可持续建筑战略是政府对建筑业的行动计划,以自2019年丹麦现任政府成立以来达成的一系列政策协议为基础,以减少建筑排放并帮助实现该国到2030年减少70%碳排放的目标。
 
该政策规定了分阶段逐步实施和收紧目标,将建筑物的隐含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运营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结合,包括最初对大型和小型建筑物的单独要求。低于 1000平方米的建筑物只需要计算生命周期评估 (LCA),而超过1 000平方米的建筑物就要受到隐含碳限制。
 
 
瑞典
 
在瑞典,从2022年年初开始,开发商必须计算新建筑的隐含碳排放量,并向政府提交这些排放量,以获得最终的建筑许可批准。根据《新建筑气候声明法》,这些计算将涵盖所谓的前期隐含排放,包括建筑物生命周期的初始材料生产和施工阶段。
 
通过这项法规,瑞典旨在增加建筑行业对建筑施工气候影响的了解,并最终有助于减少建筑物的温室气体排放。下一步,建筑隐含碳排放的最大值可能会实施,可能最早在2027年。
 
法国
 
法国新的RE2020法规(RE2020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要求分析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的隐含排放,从设施的创建到解构/拆除。2022 年1月开始适用于住宅建筑,到2023年,它将扩展到涵盖其他建筑类型。
 
 
在法国,建筑行业占能源消耗的44%,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近25%,RE2020是有利于低能耗建筑的持续和进步行动的一部分。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RE2020值得注意的是,它要求动态生命周期分析(LCA),该分析对未来排放量的权重低于当前排放量。因此,RE2020倾向于在制造过程中排放量低和/或储存碳的材料,例如木材。法国被认为是第一个将动态LCA方法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国家。
 
RE2020包括隐含碳限值,在随后的几年中,这些限值将逐渐降低以减少排放。限值的推出也于2022年初生效,并将在2025年、2028年和2031年收紧,每一步都进一步迫使建筑行业脱碳。
 
我国建筑隐含碳亟待建立标准体系
 
除了上述几个国家,芬兰计划在 2023 年至 2027 年之间引入建筑隐含碳限制,英国新的伦敦计划将要求对英国首都的一些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评估,建筑隐含碳立法已经在西方成为一种趋势。
 
然而在我国,建筑业节能减碳工作的关注焦点主要在建筑运行阶段深入挖掘节能潜力,而对于建材产品带来的隐含碳的减排问题缺乏关注。目前我国缺乏建筑隐含碳方面的明确定义和标准,也缺乏全面的建材(建筑隐含碳)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不利于建筑与建材协同减排,也不利于我国建材建筑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而随着节能减碳工作的推进,隐含碳占比将逐步提升,但是它将很难被去除或降低。因此,为了确保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现在开始对新建建筑的隐含碳进行有效控制极其重要。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