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碳减排的具体措施

文章来源:知识自动化碳交易网2019-12-19 13:51

针对汽车碳减排的迫切发展需求,中国分别从政府税收政策引导、行业制定低碳技术路线和企业开发高效清洁动力系统三个层面全面推进汽车行业的节能与减排。
 
首先,通过制定合理的汽车消费税来引导低排放汽车的发展,例如,为了抑制大排量发动机的SUV登车型过度市场化和碳排放增加,对排量2.0升以上的发动机征收消费税,发动机排量越大,消费税越高;同时,对小排量发动机,特别是1.6升及以下的发动机,给予车辆购置税减半或减免的优惠政策。这些抑制大排量的消费税政策引导企业和消费者采用小排量发动机,也从技术发展方向上鼓励发动机通过高增压和减少排量等技术,实现升功率和动力需求,既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又减少了发动机的重量,对整车降低油耗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的统计数据表明,过去十余年间,获得“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的自主品牌的乘用车整车油耗下降30%以上,同时升功率提升1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反映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快速进步和进一步提升的实力。
 
其次,通过行业学会制定汽车节能减排的技术路线,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组织行业内外500余名专家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于2017年12月颁布,涵盖了节能汽车、纯电动、插电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路线,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汽车动力电池和汽车轻量化的技术路线,为全面推动汽车的低碳化,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性作用。近期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开展的《中国内燃机工业2020-2035年发展规划》,也以高效零环境影响排放的新一代内燃动力为技术牵引,对面向2030年的汽油机热效率提出了达到50%有效效率的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并在2035年挑战有效效率55%的世界领先水平,也充分显示了国内内燃机行业对未来发展的自信和承担节能减排重任的使命和责任。
 
最后,国内外整车和发动机企业,正在全力潜心研发面向2030年后的高效零环境影响排放的新一代内燃机动力系统,并计划在2050年通过碳中性人工合成燃料,全面实现车用内燃机的高效零碳和零环境影响排放。今年以来,不断发布乘用车汽油机研发的突破进展。1月,日本国家SIP计划经过2014-2019的五年持续努力,由日本庆应义塾大学饭田训正教授领导的汽油机研发团队,成功实现汽油机实验室的有效效率为51.5%;10月,日本马自达在德国亚琛刚结束的国际汽车与发动机技术论坛上,发布了其实验室汽油机指示效率达到56%。这些高效率的实验室突破,为产品发动机在2030年进入市场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令人欣慰的是,国内自主品牌的汽油机实验室的指示效率也有令人可喜的大幅度进展,如吉利动力研究院的实验室汽油机指示效率达到49.5%,长城汽车的汽油机实验室指示效率突破48%,同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前瞻性基础研究的实验室汽油机指示热效率也分别达到50%和50%以上。另外,此次亚琛会议上,FEV等还发布了实现零环境影响排放的后处理技术,为2030年前实现零环境影响排放提出了技术方案;特别是会议中围绕碳中性人工合成燃料(E-fuels)的研究进展,为2050年全面实现碳中性燃料的目标,开展了工业化示范的实质性推动。这些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为新一代汽油动力实现高效低排放的产业化,提供了技术和可行性支撑。新一代高效零环境影响排放与碳中性燃料相结合,为未来30年内燃机动力以混合动力或内燃机电驱动形式作为车用动力系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和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也为节能减排的有效实现提供了可行的预期。
 
中国汽车工业面向碳减排,已经全面部署各种能源动力系统的研发和预期目标,从全方位和高目标来保障车用碳排放的60%以上减排,特别是内燃机动力系统通过有效效率50%以上,零环境影响排放和碳中性人工合成燃料,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逐步实现零碳排放,以在2050年或2050年之前最终实现车辆内燃机机动力系统的零污染和零碳排放。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