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各地依新环保法查处了一大批违法企业和个人,但接连爆表的PM2.5昭示,新环保法的“牙齿”还需“咬”得更紧。
首先要“壮声势”。记者了解到,新环保法实施后虽然基层执法人员腰杆硬多了,但面对为地方财政贡献颇大的污染企业,仍有些气短。一些环保专家表示,新环保法赋予公民环境监督的权利,群众和环保组织也有很高的积极性,但限于信息公开不及时,舆论监督成为画饼。而一旦群众可以及时获得准确的环保信息,便可形成“烟囱冒烟、人人喊打”的高压态势,能有效震慑各类污染排放。特别是,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法律依据和第三方参与机制,利用公众的力量盯准每一个污染源,迫使企业遵守环境法规,改善环境质量。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然后要“严处罚”。李吉生说,企业超标排放从根本上来说是处罚不足以让企业害怕。执法部门要把新环保法赋予的手段都用起来,切实惩处违法行为。还可考虑在工商、税务、银行贷款等方面对污染企业进行限制,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此外还要“建制度”。记者在基层了解到,目前环保一家严格执法还有现实的难度,与其他部门联合执法的效果也往往差强人意。一位县环保局局长说:“曾试过与公安局联合执法,但污染的案子在公安局都是小案子,没人真心去处理。”因而,基层建议建立专门的环保警察队伍,这将更加有利于震慑企业超标排放。据悉,全国已经有10多个省份在摸索不同层面的环保警察制度建设,可以在总结经验后加大推广力度。(新华社“蓝天工作室”供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