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为再生纺织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什么契机?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2015-04-09 14:13

如何为行业正名?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节能减排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在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再生纺织企业厂区内,不同颜色、经筛分的服装边角料与一定原生纤维经过混合、配比,最后生成了纱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这些将被加工成工装牛仔裤后销售。因为价格便宜,在南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很有市场。”企业总经理李成提指着一个个刚缠绕完成的纱锭说,虽然废旧纺织品在纤维长度、色度上存在不足,但成本低且环保优势非常明显。“工厂将不同颜色的边角料筛分、配比,不仅满足了客户定制化的需求,还省去了褪色、染色等高污染、高耗能环节。同时,通过在生产线加装粉尘吸收装置,还解决了曾饱受诟病的粉尘污染问题,并且经集中收集后仍可以继续使用,真正做到闭路循环零污染。”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检测数据表明,以65%的再生涤、35%的再生棉纱为基础制造的衣服各项环境指标均远远超过原生材料,可分别节省74%的水、18%的电并减少53%的温室气体排放。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李成提透露,再生纺织品利用完全可以被当作一项环保事业来做。目前,越来越多的高端服装品牌愿意采用再生材料。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再生综合利用虽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也让地方政府陷入两难境地。”苍南县副县长蒋献生坦言,县里一直将再生纺织定位为主导产业,当“两高”行业打压实属无奈之举。“因为低、小、散的产业格局客观存在,导致全行业受到拖累。在国家对地方缺乏相应政策支持,土地、能耗、环境等指标量化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手脚是被束缚的,想争取也非常困难。”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不过,蒋献生同时也指出,问题所在也是机遇所在,节能减排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随着安全、环境监管不断加严,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通过园区建设引导规模企业入园,将盘活更多的土地资源。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如何实现公平竞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尽快出台标准,规范市场行为,取消地方优惠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因无用地可批,兄达纺织有限公司刚刚完成技改的车间显得有些杂乱,加之喷淋除尘系统工作时造成的雾气缭绕,让初次探访的记者感到像进了迷宫。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原先的设备和技改后的设备有所不同,要求的厂房结构也不一样,所以必须要重构车间,因此显得比较乱。”公司总经理开玩笑说,厂房都不好意思让人参观,觉得很没面子。“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企业积极应对的措施首先就是节能减排。”他透露,2013年企业总销售额从2012年的6500万元下滑到了4000万元,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2014年销售额又提升上来了,预计今年能与2012年持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目前,企业的生存压力比较大。2014年总销售额为5000万元,利润也就200万元出头,但各种税费上缴了近400万元。”这位老板指出,由于目前在购买生产原料端没有开具发票,在销售环节需缴纳17%的增值税。不少企业都出现了第二年查账时补缴前一年税款的现象。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再生纺织的货物源头是个体流动商贩,这些源头单位和个人都不具备开具发票的资格。没有增值税发票就不能抵扣进项税,就需要进货单位从零开始缴纳17%的全额增值税,造成企业税务负担过重。”一位业内人士还指出,目前不同地区针对行业的税率千差万别,在企业毛利率保持低位的情况下,造成同行业的不正当竞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应尽快从国家层面制定再生纺织的标准,规范平台收购等各环节,取消地方优惠,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