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正确的能源使用和碳排放基准数据是管理的第一步,但显然的后续目标是在于减少排放。对于大部分企业和组织来说,采用新能源替代、碳捕捉、碳交易来降低碳排放显然不是优先考虑的方案,最大的改善空间仍然在于提供运营过程的能源效率。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是由设备或厂务部门来管理的,而设备或厂务部门的工程师在能源效率改进的观点常常放在设备能效的技术改进上,所以他们在参加各种节能减排研讨会或展览会最关注的就是看看有没有新的节能技术。
但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最欠缺的还不是新技术,可以说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技术都已经引进到中国,但中国万元GDP的能耗依然是世界水平的3倍左右。与邻国日本相比更是相差9倍左右,这其中的最大差距还是在管理水平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有效的能源管理需要明确:能源用到了哪里?哪里浪费了能源?以及在哪个环节采取能源节约措施是最有效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而在目前企业在提升能源效率缺少动力的原因可能包括: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 缺乏能效的相关信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 从能效测量中获得财务收益及质量收益的意识有限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 缺乏足够的专业能源管理师实施能效测量和评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 相比能效,企业文化使得企业更多地投资新产能上而不是能效改善上。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