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煤分质利用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现阶段煤的利用主要有三种方式,即燃烧、气化和热解。煤燃烧显然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煤气化用于化工生产,为了获得CO+H2等有效气体,同样产生并排放二氧化碳。相对而言,煤热解排放的二氧化碳要少一些。陕煤化集团经过认真筛选,并经多年科研创新,将煤热解工艺与现代煤化工技术耦合集成,以煤热解为龙头,延伸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打造煤、电、热、化学品、燃料等具有内在紧密联系和持续竞争力的煤炭分质高效转化多联产模式。即煤先经热解成为固体(半焦)、液体(焦油)和气体(煤气)三种产物,再从煤气中提取氢气,与煤焦油发生催化加氢反应,生产清洁燃料和液化气等高附加值产品。然后对剩余煤气和半焦进行加工,使之根据不同需求生产各类现代煤化工产品。由于热解过程是目前能耗、物耗最低的煤炭转化方式,能有效地实现能源资源综合梯级与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物及污染物排放,具有项目投资少、用水少、能耗低、排放少、环境好等特点。现已列入《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并将在示范、总结、完善的基础上推广应用。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最后,科技创新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力支撑。煤炭高效转化与清洁利用,需要化工、制造、控制等各学科技术集成,没有持续的科技创新很难实现。这一点,陕煤化集团感触颇深,并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十一五”以来,陕煤化集团累计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开展了大规模、高质量科技攻关活动。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中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分别于2006年和2010年,成功开发出DMTO技术与DMTO-II(新一代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目前,DMTO技术已经实现工业化并步入商业化运营;DMTO-II正由陕煤化集团与中国三峡集团合资在陕西蒲城建设70万吨/年工业化示范项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截止2012年9月,陕煤化集团已经拥有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煤制化学品国家地方联合共建工程中心等三个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拥有陕西省甲醇衍生物及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煤矿安全技术中心、陕西省煤制烯烃类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煤矿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四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承担了数个陕西省“13115”工程。并在MTP、粉煤催化热解、多组分羰基合成醋酐联产醋酸、煤热解加氢制清洁燃料、煤焦油综合利用,以及C4回收利用、低浓度瓦斯清洁利用等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取得了煤焦油加氢裂化、煤焦油加氢改质反应、煤焦油电场净化等十多项专利技术。这些科技成果的开发和应用,使陕煤化集团由煤炭开采为主的传统能源化工企业,成长为集能源开发、化工生产、煤炭及煤化工技术开发与工程化、项目设计与施工于一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特大型、综合性能源化工旗舰,市场竞争力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2011年,陕煤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48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152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07位,成为陕西省增速最快、效益最好的国有大型企业之一。今年上半年,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煤炭及化工产品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跌等不利局面,陕煤化集团凭借技术进步和循环经济,依然取得了实现销售收入651亿元、利润43.5亿元的良好业绩。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2011年陕煤化集团又专门成立了科技发展部,组建了陕煤化集团技术研究院。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入不少于120亿元资金,整合各方资源,集聚内外人才,积极推动煤炭安全生产与煤化工前沿技术研究与工程化,探索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煤转化技术,为实现“打造国内一流节能环保能源化工企业”愿景提供技术支撑,也为能源化工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探索崭新路径。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