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节能服务市场现状及趋势

文章来源:中科宇杰2016-09-29 16:08

建筑能耗大部分用于北方采暖及公共建筑

 
建筑节能是《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建筑节能主要包括新建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其中,新建建筑节能,要求城镇建筑设计阶段100%达到节能标准,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95%以上,对达不到节能标准要求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以围护结构、供热计量、管网热平衡改造为重点,大力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加快实施“节能暖房”工程。开展大型公共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节能改造,推行用电分项计量。
 
住建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目标是1.16亿tce(吨标准煤),相当于社会总节能目标6.7亿tce17.3%。其中,新建建筑节能4,500万tce、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2,700万tce、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400万tce、以及再生能源替代3,000万tce,分别占比39%、23%、12%和26%。
 
在节能减排的约束下,新建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将带动建筑节能市场快速发展。
 
(3)主要服务和产品的行业概况
 
①节能机电工程行业概况
 
机电安装工程属于比较传统的行业,随着《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实施,国家对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的规划要求提高,以及《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14的出台,提出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基本要求,在控制施工质量验收的同时,加强了节能、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利用与落实使用功能的要求,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在此背景下,机电安装工程公司开始关注所安装机电系统的能效,并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进行差异化竞争,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市场——节能机电工程市场。
 
②能源管理信息化行业概况
 
随着《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实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四导则一规范”出台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进行规范和指导,以及《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公共机构能源审计暂行管理办法》出台要求“年能源消费量达500吨标准煤以上或年电力消耗200万千瓦时以上或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机构或集中办公区每5年应开展一次能源审计,并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2007年,建设部及财政部发布《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2007年开始在大型公共建筑较为集中且具备一定工作基础的省市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在经过示范取得经验后,2008年开始扩大示范范围,在全国逐步推开。”
 
在上述法规的推动下,公共机构的能耗统计、监测及能源审计需求,推动了我国能源管理信息化市场的快速发展。
 
③合同能源管理行业概况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基于这种节能新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十分迅速。在美国和加拿大,合同能源管理已发展成为新兴的节能产业。
 
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保证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降低运行成本。
 
此外,合同能源管理还有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的方式。
 
1997年,国家发改委会同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开发和实施了“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我国。之后,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1号)都明确表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对合同能源管理采取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使得节能服务行业规模逐渐扩大,许多用能单位/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新型节能减排改造机制逐渐熟悉并接受。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为新兴的节能服务产业,成为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普遍采用的模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