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市场未来可期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2015-08-13 14:00

在中国,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煤炭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推进资源节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促进国民经济町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从我国的节能潜力看,节能市场十分巨大。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是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节能产业都能够创造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节能投资前景十分看好。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其中,工业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能源的主要生产者,同时也是最大的能源消费者。中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长期高居70%左右,其中钢铁、建材、化工、石化、有色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69%,是节能的重点行业。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现有的高耗能工业企业还将以一定速度增长,限于政策压力,这些企业的节能改造已经迫在眉睫,这就意味着工业企业节能将继续成为节能市场的投资热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而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建筑节能从建筑本身的设计建造延伸到整个建筑的全周期,从建筑的设计、施工一直到建筑的使用、拆除整个寿命周期,同时也涉及到节材、节水、节地,还要节约运行费用,所以它的范围越来越广,市场规模也在扩大。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从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外部环境来看,由于能源价格的上涨.越来越高的能耗费用支出也向大型公建用能设备的节能运行管理提出了挑战。如何降低能耗支出、降低运行成本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正在实施的建筑能耗监测,能耗统计、能耗审计和能效公示制度将为大型公建的节能改造提供制度约束,为开展节能服务提供了重要契机。综合各种因素,未来几年内,大型公建的节能需求将逐步显现。对于二我国建筑节能市场来说,通过节能服务市场来实现节能需求也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因此,建筑节能服务市场机制将是实现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重要方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政府机构建筑和相关设施通常是一个国家能源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消费者和最大使用者,因为政府办公建筑的能耗费用支出完全来自财政支出,所以政府机构节能不仅可以减少公共财政开支,有效推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而且能够起到率先示范作用。我国政府办公建筑的建设高峰集中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旅就多为不节能建筑,是节能改造的重点之一.而政府在改造的专业技术和能力以及融资渠道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因此进行节能改造多通过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市场来进行。由于节能服务公司的主要节能收益来自能耗费用的节约,而政府办公建筑的能耗费用来自财政支出,具有稳定性,因此政府办公建筑是建筑节能市场主要需求主体之一,发展较为成熟的建筑节能市场均把政府机构建筑作为重要的需求来源。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目前,我国北方采暖地区90%以上的既有居住建筑是高能耗建筑,其中采暖能耗约占我国建筑总能耗的36%。面对既有建筑存量大、能耗高的现状,对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也刻不容缓。但由于居住建筑基本不涉及大型用能设备,较少涉及节能运行管理(集中供热的锅炉设备除外),所以对居民楼进行节能改造所得到的收益与投入的费用相比徽乎其微,甚至可能投入远高于收益,因此传统的节能改造市场中,我国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市场需求较小.“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为当前的居住建筑设计藏工提供了新的标准,也给居民带来了新的理念,由此带来的节能设备及产品市场较为广泛。例如,为实现节能目标,建设部全面推广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将聚氨酯材料作为传统建筑保温材料的替代品进行推广。按照中国的建筑市场,每年新增建筑面积为20亿平方米。另外还有400亿平方米左右的高耗能建筑物亟需加保温层,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因此,居住建筑节能市场在国家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受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目前行业市场需求旺盛,未来增长趋势向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