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8两会,民进广东省委提交大会的建议就指出,广东污泥二次污染,源自全省污水处理进程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重水轻泥”的情况,较早期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大多将污水和污泥处理剥离,简化甚至忽略污泥处理处置;部分厂为了节省运行费用将已建成的污泥处理设施闲置。
广东省环保厅2013年底答复政协委员提案答复中表示,总体而言,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依然滞后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如广州、深圳、佛山、中山、江门等珠三角地区核心城市污泥处理处置能力明显不足,环境压力巨大。而且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水平整体不高。尽管广东已建成水泥窑洞协同处置、污泥堆肥制肥造速生林有机肥、污泥制清洁燃料、电厂余热干化、污泥制砖等项目,但总体综合利用项目规模不大,技术水平不高,处理率不高,污泥形成产品市场的链条长且市场消纳有限,全省尚有40%左右的污泥不得不进入垃圾填埋场处置。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在我国污水处理产业高速发展后,配套污泥综合治理的缺口还有待填补。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发达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投资约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50%~70%,而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拟新增污水处理及相关投资额约4300亿元,其中污泥处理和处置设施投资仅347亿元,只占其中的8.1%,与国际趋势相差甚远。此外,除了政府投入,社会和企业的投入更是抓襟见肘。由于专项政策不明确,企业追求盈利的运营模式无法突破,造成了污泥处理处置市场难以形成。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中国各地从污水处理厂设计建设之初就“重水轻泥”,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层层矛盾未不清最终带来生活污水厂的污泥成了城市“烦恼”。广东省环保厅2015年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生活污泥产生量约为265.2万吨(含水率60%—80%)。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污泥处理持证单位22个,核准处理规模达259.3万吨/年。其中,交由持证单位处理处置的污泥量约占污泥总量的72.8%。即便如此,污泥乱倾乱倒的乱象仍时有发生,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令社会和监管部门十分头疼。更何况广东还有9个市尚未建成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污泥乱像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随着污泥量大,珠三角各市都选择外运污泥,将处理包袱甩给第三方污泥处理公司,最终形成了污泥处理灰色链条:一些处理公司的污泥卖到私人手上,发生不少私人乱倒污泥进荒山、近海,大量污泥不知去向。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中科院有污泥处理专家表示,这种污泥长途运输外地处理,模式不好,不要跨区域运泥,中间保证不了污泥运到哪去了。“最好污泥就地处理。”中科院这位污泥处理专家说,广东应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城市污泥处理设施。就像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公园建设那样,城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是现代化城市的一项基础设施,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不是把污泥外运其他城市就没事了。”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