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文)

文章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2016-11-19 14:19

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背景

第一章  规划背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 十三五 ” 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一、发展基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十二五”期间,中央坚持把“三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 “ 三农 ” 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跨越。2015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 6.21 亿吨,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增,连续 3 年超过 6亿吨,亩产达到 366 公斤,比 “ 十一五 ” 末提高 34 公斤。棉花、油料、糖料、肉类、禽蛋、水果、蔬菜、水产、天然橡胶等农产品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建成高标准农田 4 亿亩,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6%和63%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 5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 0.532 。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二)农民增收实现新突破。2015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1422 元,增速连续 6 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 十二五 ” 期间,农民收入来源结构日趋多元化,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48%,成为增收的主渠道。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 2010 年的 1.66 亿人减少到 2015 年的 5575 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5.7% 。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新提升。五年累计解决3.04 亿农村居民和 4133 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供水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电力条件明显改善,实现农村人口全部用上电。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397万公里,西部地区81% 的建制村实现公路通畅。改造农村危房 1794 万户。农村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广播电视基本全覆盖。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实现制度全覆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四)生态保护与修复呈现新局面。 五年累计造林 3000 万公顷,1.08亿公顷的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 ,森林蓄积量达到 151 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4%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6.55 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1980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年均减少16万公顷,近一半湿地得到保护。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一定控制,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五)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超过 3 亿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50万家。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开展,国有林区、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农垦改革等有序推开,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社会治理制度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