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绿色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现状

文章来源:论文《绿色金融对循环经2016-07-26 17:37

国内的一些学者和学术机构从不同角度,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金融支持战略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金融的理论研究
 
国内的环境金融理论是把循环经济金融创新放在一个有机的系统来分折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而来探讨所有能够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发展循环经济,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创新的理论。
 
国内较早提出环境金融概念的是张伟(2005),他认为环境金融是针对环境保护,以及为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而开展的投融资活动。随后,王卉彤,陈保启(2006)引入了国外的环境金融理论,并就如何与中国的现实结合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银行业一方面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环境责任,加快环境金融产品创新。同时,在制度上构建发展环境金融的激励机制,实现循环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双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与环境金融相接近的研究是关于绿色金融的研究。王军华(2000)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的必然性以及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了绿色金融的基本发展思路,要支持工农业生产的绿色化,要创建金融业的绿色文化,还讨论了金融业绿色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化。熊学萍(2004)认为,发展绿色金融,改变金融业的传统考核指标,发行绿色证券等方式,是弥补传统金融的缺陷、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陈光春(2005)就绿色金融发展的融资策略进行了探讨,并首次提出发行“绿色”彩票的建议。李心印(2006)探讨了绿色金融工具创新的必要性和方式,建议通过许可证抵押贷款证券化和开发环保信用卡,以其利润建立水资源保护基金,实现金融工具的创新。
 
在金融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分析上。王玉婧,江航翔(2006)认为,绿色金融的提出与环境风险有关,除了自身的环境指标,金融机构还要面临信贷风险、法律风险及声誉风险。绿色金融将环境保护作为指导金融业行动的原则,把环境和生态指标体系纳入金融活动中。实施绿色金融体系,应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将环境意识与核心业务整合,基于不同的产业结构,开展不同的融资项目,从而规避环境风险,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环境生态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孙恒有(2006)剖析了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特征,指出循环经济产业需要国家金融财政予以倾斜扶持,对融资需求的也呈现多样化特点,并提出了国家在政策、环境和市场等方面的改进建议。丁玲华(2007)总结了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指出金融资源的总量和聚集能力能满足循环经济融资多样性需求和促进循环经济的产业化,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可以高效率地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此外,在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行积极探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二、绿色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投资机制研究
 
熊博荔,何卫东(1999)针对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形式BOT(建设一经营一移交)进行了介绍,分析其对我国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并对我国实行环保BOT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曹红辉(2000)对我国的环保产业投融资进行了研究,提出我国环保产业的投、融资,应运用财政政策为环保投资提供财政补贴,或为投、融资提供担保,开征环境保护税,提高排污费,建立环保专项基金,发行环保财政债券等;应加强银行信贷支持,建立银行环保专项贷款与国际间合作贷款机制;应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直接融资,并建立创业投资体系,设立环保产业投资基金,吸引外商投资,扩大对环保产业的投资。王雄刚,柳瑞禹,陈运辉(2000)对环保产业引入风险投资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风险资本投资环保产业的资金来源、投资重点、项目评估、风险控制、对企业的经营监管和风险资本的退出变现进行了初步探讨。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董宝奇(2003)通过对国内外环保产业的发展和政策经验的对比分析,并通过对环保产业的特殊性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分析,提出适合我国环保产业的主要投融资方式有:环保基金投资、BOT投资、环保信托投资、风险资本投资、民间环保融资等方式。王金南、葛察忠、杨金田(2003)认为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环境融资战略应鼓励环境保护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不仅要有政府投入,还要有企业、社会投入,也应引进外资。要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融资方式的多样化、信贷政策的绿色化、投资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王雍君,陈灵(2006)在《论环保基金发展的模式选择》一文中提出,要借助风险投资机制,发展环保投资基金,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韩世君博士(2006)认为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应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应该调整信贷结构、实行差别化利率政策,同时国家财政贴息补偿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银行贷款项目。其次,要在资本市场上对循环经济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具体应在企业上市、增发配股、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和收购并购方面予以政策优惠。再次,要枳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对循环经济企业进行支持,同时对产业投资基金的后期的退出应给与优先满足的政策安排。张伟、周鲁柱、张强(2006)在《我国环境保护项目采用国际间接融资方式的问题与对策》针对我国环境保护项目的国际间接融资情况展开研究,提出应加强环保项目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项目的成熟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法人的监督,做到控制成本和保证质量;同时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形成高效的管理体制。齐建国(2006)提出了一些解决循环经济资金来源的措施,如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建立国家循环经济基金,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与开发;对循环经济企业进行税收优惠;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外资发展循环经济等。闫敏(2006)认为我国循环经济投融资体系的构建应本着充分发挥市场对循环经济投融资活动的调节作用,实行政府宏观指导协调,企业自主投资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核查,拓宽社会融资渠道,积极培育多元投资主体,鼓励公平竞争,依法保障各类投资者权益及公众利益。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包括私营、个体、外资)等投资的积极性,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行管理企业化,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循环经济投融资格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朱锡平,李玲在《我国社会节能过程中的金融与政策支持》一文中,从两个维度对社会节能的作用进行分析。首先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分析得出要根据国情要加强央行的“窗口指异”和建立央行的融资斡旋制度,建立调控型金融信贷政策工具与手段,健全和完善一般性金融工具。其次,从价格机制与财税政策分析得出,要进一步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利用税收杠奸促进节约能源,利用财税政策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在分析的基础上,展望了我国进一步推进节能社会的有效实现途径。
 
黄文青(2008)对广东街旳科技创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循环经济高科技产业产值的相关性较弱的结论,分析其原因在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与商业银行信贷原则相悖,缺乏风险补偿机制,不能有效地分散科技投入的风险,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共同造成了金融对循环经济企业支持力度不够的结局。最后提出,应该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引入金融创新机制,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和构建风险投资体系。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张谨,赵先超(2011)以株洲市几家代表性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分析,得出金融系统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对当地企业的产值和利润做出影响的判断,建议应该采取相应的绿色信贷的措施,引导区域内企业向着绿色、环保、低碳的方向发展。
 
三、绿色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体系研究
 
孙洪庆、邓琪(2002)在《对发展绿色金融的思考》中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支持循环经模式产业发展的观点,该体系包括绿色金融间接金融体系、绿色金融直接金融体系。绿色金融间接金融体系包括要建立银行信贷的绿色决策制度,发放金融环保债券,创办绿色银行和环保产业投资基金。直接金融体系包括在企业上市前进行环境保护评估,鼓励绩优环保企业发行企业环保债券,设立专项绿色基金。
 
张扬(2005)认为金融对循环经济支持的重点应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金融业的总体支持;二是基金尤其是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三是健全高效的现代资本市场的支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孙恒有(2006),丁玲华(2007),陈柳钦(2008)等认为,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的产业化特性决定了其金融支持的必要性,但目前在观念、政策、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支持的力度,只有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和高水平的金融服务体系,才能全方位地满足循环经济产业化过程中对金融多样性的需求。
 
韩宁(2006)提出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机制,包括家宏观调控政策、技术创新机制、行业竞争机制、资本市场机制等。李虹(2006)认为必须建立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金融组织框架和资源供给机制;在信贷管理和货币政策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创新。庞任平(2006)提出,针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应是重点放在四个方面:创新金融评估体系、创新金融组织、开发环境金融产品,完善金融产品结构,从而推动循环经济更好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2011)对绿色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行了初步设计,包括健全的绿色金融制度、完善的绿色金融市场、创新的绿色金融工具、成熟的绿色金融机构和完善的绿色金融监管。并且还对我国建设绿色金融体系的步骤进行细化,分为探索期、过渡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在探索期,我国要借鉴国际经验来探索绿色金融的“中国路径”;在过渡期,我国要实现“自愿减排”向“强制减排”的过渡;在成熟期,我国要明确提出“总量——限制交场计划”,完成“碳强度”与“总量限制”的对接,从整体上推进绿色金融国内外两个市场,建立国际绿色金融中心。
 
四、绿色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保障研究
 
齐美东(2008)认为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制度创新。从循环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來看,可分为技术原因和制度原因技术给定条件下,制度安排对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建设,应该把循环经济政策措施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要建立经济制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企业回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同时对于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都不能纠正外部性所引发的资源配置不当问题,国家要积极进行行政干预来予以保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中国人民银行漳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0()研究认为,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除按市场机制运行以外,还要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制度约束。利用政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行政作为,调动一切枳极因素,引导企业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引导社会公众建立绿色循环经济消费意识。加强对金融业执行循环经济发展产业政策中资金投入和风险度的监管。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环境风险评估制度。规范企业行为,完善信用制度,构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
 
我国目前对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尚处初级阶段,大多局限于具体的政策或操作层面,缺乏对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系统研究。由于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涵盖生产与消费两个领域和工业、农业、商业与资源再生四个产业体系,其运行和发展都需要政策、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与保障。因此,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应从社会系统的大视角,综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因素,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地进行。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