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造中国企业的绿色可持续竞争力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碳交易网2012-12-29 08:04

  美丽中国与发展中国处于天平的两端,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美丽与发展不可兼得。人类的错误必有反思与修正之道,通过市场化的安排,我们可以收获干净的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毋庸讳言,作为工业化初期的国家,中国的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作为后发国家,被发达国家以环保指标勒住脖子,长期滞后形成无意识的被动心态、与国际舞台上正常的利益诉求混作一团。因此,不难理解下述现象:中国基于理性考虑提出了环保标准,如在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单位GDP二氧化碳能耗下降20%的目标,2010年底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单位GDP能耗下降19.1%,接近承诺的20%。2011年12月国务院提出 “十二五环保规划”,对2015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水质、非化石能源权重等提出了具体数据。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前景仍然不容乐观。据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全球碳计划”发布在《自然》杂志上的2012年度研究成果显示,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28%),美国(16%),欧盟(11%)和印度(7%)。201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增加,预计同比增加2.6%,达到创纪录的356亿吨,中国排放总量多,但人均排放量少,仅6.6吨,远低于美国人均排放17.2吨,欧盟的人均排放量7.3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中国环保并非外界压力倒逼的结果,而是内部成本倒逼的结果。各地环境急剧恶化,屡屡酿成公共安全事件,政府为改变环境所支付的成本高于污染环境所获得的财政收入。不仅如此,环境恶化已经威胁人类自身生存。全球极端气候明显增加,美国一个科学家小组在 《自然地理学》杂志上发表的报告称,极端天气增多是全球变暖的结果,进入21世纪以来,长期干旱袭击美洲西北部,导致森林减少、河流干涸,属800年来最严重干旱,极端气候成为“新常态”。人类只要残存理性,环保就会成为共同行动。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对于环保这些兼具公益性质的领域而言,最难界定的是赢利与损失数量,排放污水的造纸厂得到了利润,对下游的居民造成了损失,造纸厂到底应该赔偿下游居民多少损失,从来都是利益与经济学计算的难题。如果因为难以界定,那么无论多长的江、多宽的河,其结果无一例外会成为臭水沟,因为污染者不必支付任何处罚成本、社会成本。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已经有成熟的市场手段可以解决环保领域的“公地悲剧”,让拥有低碳技术的企业、让拥有节能技术的企业,可以通过交换低碳指标获得收益,收益越高,市场积极性越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根据环保方案,在“十二五”期间,将试点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分级管理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交易制度,在全国逐步推行。目前排污权交易更多是在新建项目上,新建项目如果要上,需要有排污指标,企业可进行购买。以后各地根据自身发展向上报出排碳排污数,环保部根据地方报数和国家宏观规划数据计算减排潜力,给出比例,地方研究后再报,环保部再研究。这一方法成熟后,可以运用到其他领域与企业,如上游截水建水电站、沿江排污给下游造成损失。通过建立基础排放数据、满足生活基本所需的可以免费排放、多余排放量,必须由上游补偿给下游的方式,如此才能保护整体江海环境,让排污者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也许通过市场交易,地区与企业才能牢记一句格言环境有价。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