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贡献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李 斌2018-05-21 12:41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日前,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宣示,勾勒出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目标。可以说,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在过去5年时间里,中国的生态环境朝着积极的方向变化。这一转变让人惊叹,其发生速度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快的。”联合国官员的感叹,道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成就的背后,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认识的飞跃。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5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带给中国、带给世界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这一历史性贡献,体现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构成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然而,人类与工业文明相遇,传统工业化因其资源粗放利用、自然过度开发、疏于污染治理,造成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无论是其他国家发生过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还是中国存在的种种环境欠账问题,都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深刻反省。最近几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有国际研究人士指出,“中国推动绿色发展革命,其历史意义将不亚于工业革命”。这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路,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模式。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这一历史性贡献,体现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开启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生态文明新时代。过去重索取不重投入,重利用不重保护,无视自然、破坏自然,结果反而束缚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深谋远虑,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辩证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重要旨归,天蓝、地绿、水净的绿色财富将造福所有人。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这一历史性贡献,体现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开创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治理新路径。过去,生态环境问题涉及部门多,权力交叉多,责任归属不清。“一块果皮垃圾,留在岸上归环卫部门管,一脚踢到河里归水务部门管”。九龙治水,最容易引起扯皮推诿、顾此失彼。经过5年的探索和总结,以这样的生态系统思想为导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在深化改革中优化职能、系统治理、综合保护、统一修复,生态安全屏障因此得以牢筑。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环顾世界,很少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如此鲜明地把生态文明写入执政纲领,勇担千秋生态大计的时代责任;也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如此务实地践行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理念,成为全球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举旗者”。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实践,不仅将以美丽中国的生动画卷,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完成奠基,更会以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探索,为人类现代化进程提供新方案,为呵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作出新贡献。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