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加快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对全球的“制度引领”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2017-11-14 15:32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提升到了“总体布局”的高度;而作为2035年将要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也由此成为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列而不可或缺的五大特征之一。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未来还将继续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环境友好”,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绿色发展成效卓著。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发展绿色金融也成为了国家战略性优先事项。2015年12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35项发展绿色金融的具体措施,成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基本法”,开启了系统性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建设进程。银行、证券、保险,以及环境产权等各领域的制度体系加快成型。部分金融机构也对绿色金融业务管理和创新的不同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索。截至2017年2月,国内21家银行业机构绿色信贷余额7.5万亿元,占所有信贷余额的9%;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也从2015年的几乎空白,一跃而起到2016年的2400亿元,占全球总量近40%,2017年上半年发行量占比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全球占比超过20%;截至2017年一季度,我国绿色证券投资基金约90只,规模接近800亿元。除此之外,绿色产业发展基金、绿色信托、绿色保险等也获得长足发展。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制度的完善和规模的扩张,带来了国际影响力的大幅提升。2016年7月,新开发银行在中国发行了国际金融机构首单绿色债券;而当月,中国银行开启了中资银行在海外市场发行绿色债券的进程;多家国外基金会组织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先后进入中国绿色金融市场。2016年杭州G20峰会,我国推动了绿色金融首次进入了核心议题,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共同主持主导编制了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向世界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七项具体可落实的政策建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赞赏。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中国的绿色金融市场已经完成了“规模赶超”,并具备了向“制度引领”角色转型的基础和条件。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截至2016年底,全球已有近60个国家和城市建立了碳市场,覆盖全球碳排放总量的10%以上,并催生了年交易总额超过万亿美元的市场,为碳减排提供经济激励。然而,碳市场只是绿色金融体系中的一个方面,要全面地推动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探索制度创新与设计。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遗憾的是,反观现有国际治理体系,在环境治理和金融治理之间严重割裂:关注环境保护的机构与关注金融监管的机构之间,根本没有建立起任何正式沟通渠道、似乎也没有任何共同工作语言,由此也就导致环境问题影响金融、环保离不开金融,但在正式的金融治理架构中却从未考虑过将环境纳入其中。由此也就导致“绿色金融”在正式的制度安排中本质上仍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在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核心——巴塞尔协议,及其他相关规则、标准和制度中,均没有对环境风险给予明确专门的关注和考虑。是否考虑环境问题,风险迥然不同,但绿色与非绿色融资的风险权重却完全一样。根据我国市场实践,截至2016年6月绿色信贷不良率0.41%,远低于同期贷款的总体不良率水平1.75%。巴塞尔协议甚至都愿意单独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设定更低的风险,在环境问题依然相当严重的情况下,却至今仍然没有考虑明确地绿色金融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可以考虑推动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调整,适当调低绿色金融资产的风险资本占用,这对于扩大全球绿色金融业务规模、提升市场吸引力,都将带来直接的影响,也将提升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由此将会彻底改变目前绿色融资更多需要依托财政补贴的状态。除了直接调整风险资本占用比例外,由于绿色带来的环境改善、资源节约等效应造福了全社会,因此,我国也可以在未来《破产法》的修订中,将绿色债权的受偿顺序提前,明确绿色债权优先受偿地位,以此进一步降低绿色投资风险。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绿色金融关乎我国乃至全球永续发展,而我国在相关领域已经走在了全球前列,并逐渐显现出对全球的引领作用。加快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对全球的“制度引领”,不仅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也能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落实千年发展目标,贡献中国的智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发展绿色金融 建设美丽中国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在以前党的文件中,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曾均被提及,但十九大报告以如此大的篇幅讲述生态文明建设还是第一次,并且被列为‘千年大计’。”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记者注意到,十九大报告约15次提到“绿色”一词、43次提到“生态”一词,并在报告第九部分特别提到“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那么,未来我国将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将是重要内容之一,而发展绿色金融也已被写入十九大报告中。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十九大报告确立了我国绿色金融在国际上的引领地位。”鲁政委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一带一路”建设、G20峰会、亚投行创立等全球命题和重要议程中,中国通过有力实践和开放态度,引领全球发展绿色金融,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多位专家表示,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实现绿色发展理念的代表性实践。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罗谭晓思认为,绿色金融从多方面呼应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一方面,通过各类绿色金融工具与相关政策,绿色金融将从资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解决绿色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并抑制污染性投资,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与绿色技术革新的同时,助力实现“三去一降一补”的发展任务;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体系将有效推动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的投融资机制改革,并为环境风险管理体系提供金融服务,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值得关注的是,在看到绿色金融巨大潜在成长性的同时,绿色金融的发展仍面临一些瓶颈。“绿色金融的发展不能光靠‘情怀’,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绿色项目具有公共物品特征,而国家提供财政补贴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从制度层面激励绿色金融的发展将是今后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创新政策机制和手段,引导市场力量自发投入绿色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值得期待。”鲁政委对记者表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可建议让绿色债券获得优先受偿权,类似于资产证券化的优先级,降低银行发行绿色债的成本。此外,还可以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绿色融资业务设定更低的风险权重。”鲁政委认为,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提高绿色资产的吸引力,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