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级政府都在探索、研究财政支农惠农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制度创新,整合已有的涉农政策,废止一些重复和低效的补助形式。2014年,财政部已出台专项补助新政,合并和废除部分项目,将专项补助资金项目数量进行压缩。整合将让补助政策更加科学规范,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更加凸显社会发展新要求。
其次,要科学界定政策的支持范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治理秸秆焚烧,首先要从政策层面上研究制定秸秆焚烧治理体系的支持范围。一是从技术层面上,扶持农机具的研发,鼓励厂家生产便于操作、有利于秸秆回收利用的低成本低茬收割机、青储打捆机、秸秆粉碎、压块机等农机设备。二是从农机具使用上给予补助。结合现有农机销售政策,归并涉农培训类补贴,取消消费类补助政策纳入农机具销售环节,促进机械化的推广普及。三是政府加大对农业田间道路整修的投入,保障机械设备能够到达田间地头,提升机械化操作空间。四是从土地、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大力扶持秸秆综合利用生产加工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为秸秆回收利用打开出口。
第三,要以农民利益和秸秆利用企业利益为基点设立补助项目。
要破解秸秆焚烧之困,首先要寻找农民积极参与的支点,找准农民利益和国家政策的最佳对接。让农民充分感觉到,他们既是实施者,又是受益者,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参与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政府涉农补助主要体现在农业增收上。在农业废弃物利用方面,虽然也有沼气项目和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项目,但从项目和资金数量上占比都很小,政策层面对生态农业和环境投入甚微。有些省份自己制定政策,对秸秆机械化还田每亩按照8元~12元不等的标准给予补贴。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用人成本远远高于补贴,如果做到秸秆的机械化还田,农民还要拿出数倍高于补贴的钱才能完成。这种补贴的结果是政府掏了腰包,农民还不满意,效果还没达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目前,各地对企业的财政补助资金对接项目主要流向当地较有影响的成熟企业。对于那些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秸秆深加工利用企业,仅凭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很难做到,必须有政府推动,在土地、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才能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综上所述,破解秸秆焚烧之困,有赖于工业和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发展,有赖于依法治国和政府扶持政策的结合,有赖于社会各界的投入和农民环境意识的增强。
作者系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