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么才能真正实现 “零碳”排放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碳交易网2013-03-24 08:10

  目前我们通过节能减排等措施可以做到 “低碳”,但还不能做到“零碳”。真正的 “零碳”设想是:师法自然,在碳循环的碳汇库上做文章。在认识自然碳循环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生态建设的措施,增强全球(或地球局部地区)的碳汇能力,特别是海洋及海洋生物的碳汇能力,从实现局部区域的 “零碳”做起,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现阶段有很多研究数据确实都证明了: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是有周期性波动的,现在到了一个小周期的高峰,但是还没有超过小周期波动的峰值。当然有些人说超了,或到警戒线了,有的甚至认为到了灾难的临界点,这都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论证。人类用了很多方法,包括地质的、物化的、模拟分析的等等,力图证实地球气温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等问题。上世纪90年代,有不少全球气温预测资料,有的还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科学》上,引起了全球各方关注。但是近20年的实际情况证明,不少预测是不正确的。联合国下属的气候专家组织(IPCC),常组织召开各种会议来探讨如何应对这个问题。该组织的不少专家认为,现在温室气体排放太多了,应该马上减少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现在不降下来的话,全球气温会形成指数型上升趋势,会很快导致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换句话说,地球毁灭的日子快要到了。实际情况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如果我们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的话,可以发现,碳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一种系统,属沉积型循环物质类型。据专家检测,整个地球碳的含量并不是太高。地球结构的0.027%是碳,而且大部分储存在石灰岩中。广西桂林地区的大量溶洞由溶岩构成,溶岩也是石灰石,石灰岩中储存了大量的碳。地球的碳库是溶岩,可惜,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没有强调这点。教科书中的碳循环模型大都遗漏了石灰岩碳库这一主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碳存在石灰岩中,是把碳循环归为沉积型循环物质的依据,以此区别于氮为气体型循环物质等。在岩石中,碳主要以碳酸盐的形态存在,在水体中主要以碳酸氢根的形态存在,在大气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态存在。碳及其化合物,在地球圈包括生物体内不断转变形态,形成不同类型的循环圈。大气中的碳目前是380单位,在水中少一点, 160单位。如果含碳能源利用多了,二氧化碳排放就多,大气中的浓度就会上升,除了温室效应,还会引起酸雨现象。在很多工业发达地区,下的雨不少是酸雨,这也是造成有些绿化植物生长不好的重要原因。同时,二氧化碳也会溶入水中,如果水中碳多了就会出现水体酸化现象,现在很多专家都关注到了这个问题。由此可见,目前全球生态系统的几个重大生态问题中,不少都与碳循环相关。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由于碳循环引发了不少生态问题,事关全球人类发展,大家很自然地认为,应该想办法控制碳排放。据易碳家了解到,目前主要有三个观点:不排碳、少排碳、使用无碳能源。不排碳行不行?不排碳的地区就是不发展的地区,甚至是没有生命的地区,所以完全不排碳是不可能的。少排碳,就是现在普遍提倡的 “低碳社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所谓 “低碳社会”主要是通过四方面达成:一是节能减排,尽可能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特别是通过一些措施,提高工业生产的能效;二是 “低碳”建筑业,提倡热传导率低的建筑,冬天保暖,夏天通风散热;三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通过合理布局产业、居民区和交通来节约能量,这一块也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在内;四是行为“低碳”。去年复旦大学在校园中做了一个实验,让每一个同学在开学时填一个低碳契约,设计了几十条,比如随时关灯、关水龙头等,能够做的勾上,到了学期结束再看看,哪些承诺做到了,哪些没做到。通过这种方式,的确给学校节约了不少能源。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