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商业“碳坟场”什么样?

文章来源:新华社张玉亮2025-11-05 10:07

  新华社奥斯陆11月4日电(记者张玉亮)今年夏末,全球首个全链条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在挪威全面投入商业运营,陆续运抵的二氧化碳被注入挪威西部北海的海底储层并永久封存,被媒体形象地称为“碳坟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近年来,欧洲不少国家都在推进碳捕集与封存项目,而挪威凭借资源禀赋、地理条件和雄厚财力,率先实现项目商业化,但其运营和监管机制仍有待完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1月6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乘客在雪中上下车。新华社记者张玉亮摄

“把二氧化碳关进海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经过4年多建设,全球首个全链条碳捕集与封存项目“长船”于今年6月中旬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竣工;8月中旬,运营方北极光公司宣布,第一批捕集的二氧化碳已开始注入海床。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这一项目总投资达340亿挪威克朗(约合33.8亿美元),是挪威迄今规模最大的气候投资项目。挪威能源大臣特里耶·奥斯兰将其称之为“碳捕集与封存领域的全球性突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现阶段,“长船”正执行挪威本土项目:在奥斯陆一个垃圾焚烧厂和布雷维克一家水泥厂进行二氧化碳捕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经加压处理后由船舶运输至海上平台,运营方随即将其注入挪威西部城市卑尔根附近深达2600米的海底地质层进行封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二氧化碳被封闭在深海地层后,与大气和海水隔离,并将逐渐溶解、吸附、矿化,不再成为温室气体,相当于“把二氧化碳关进海底”。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挪威政府介绍,在“长船”项目的第一阶段即2028年前,每年可封存150万吨二氧化碳;2028年后第二阶段的封存能力将提升至每年500万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为填补项目资金缺口,挪威政府提供了约220亿挪威克朗(21.9亿美元)的建设和运营补贴。此外,欧盟将“长船”项目视为欧洲气候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欧洲共同利益重要计划”,提供1.31亿欧元(1.5亿美元)资金支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北极光公司由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壳牌集团和道达尔能源公司联合组建,中国造船企业参与了“长船”项目的船舶建设部分。2024年11月,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北极光先锋”轮在大连交付。该船目前已应用于“长船”项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2018年5月5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郊区的一处海滩,志愿者们将收集到的海滩垃圾集中存放。新华社记者梁有昶摄

为什么是挪威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业内人士认为,油气大国挪威的资源禀赋和海床特点使其有充分条件推进碳捕集和封存产业的发展。同时,挪威政府提供财力支持和法规保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新兴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挪威是全球第11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油气产业是挪威经济的支柱产业,多年来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两成以上、对外出口总值一半以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虽然油气行业为挪威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但也释放了大量温室气体。挪威科技工业研究院高级顾问克里斯蒂娜·本雅明森介绍说,挪威政府很早就认识到与碳排放相关的负面影响,因而在1991年引入碳排放税,此举有效促进了碳捕集与封存行业的萌芽与发展。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得益于地理特点,挪威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拥有较大的二氧化碳封存潜力。据挪威石油管理局数据,挪威封存二氧化碳的潜力约为700亿吨。国际非营利机构“洁净空气工作组”欧洲分部2021年发布的《地质二氧化碳封存报告》也认定,北海盆地和挪威大陆架是欧洲最适合封存二氧化碳的地区。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挪威于1996年开始尝试二氧化碳海底封存,启动了全球首个离岸工业碳捕集与封存项目“斯莱普纳”。2014年,挪威首次发布“长船”项目计划,并在进行可行性、概念和前端工程设计研究后,于2021年启动项目建设。为推进该项目,挪威政府动用石油收入投入大量资金,并降低了参与企业的准入门槛。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另外,从技术层面来说,挪威丰富的油气生产经验以及在大型资本密集项目上积累的管理经验,都利于碳捕集与封存产业链的发展。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这是2008年公布的北海斯莱普纳天然气田挪威段的剖面作业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海上气田的工作流程是:从海底采集天然气至地面(左侧绿色),然后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右侧蓝色)重新注入海底。新华社发

“挪威模式”的借鉴意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作为全球首个全链碳捕集与封存项目,“长船”项目在政府支持、商业运营、风险分担等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可为其他国家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首先,项目启动靠政府投入,运营转向商业化。据本雅明森介绍,挪威政府为“长船”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但“长船”项目的运营必须迈向商业化,以免最终成为政府的负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2023年,北极光公司先后与丹麦、荷兰企业签署协议,计划从2026年起每年从丹麦两家沼气发电厂捕集43万吨二氧化碳,从荷兰一家化肥工厂捕集80万吨二氧化碳。2025年3月,北极光公司又与瑞典斯德哥尔摩能源公司签署为期15年的合同,自2028年起每年处理最多90万吨生物源二氧化碳。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从目标客户群体看,“长船”项目瞄准的是水泥、钢铁、炼油、化工和化肥等担负碳配额减排指标的欧洲企业,未来商业前景广阔。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其次,政府专门机构负责统筹管理。碳捕集与封存标准体系十分复杂,涉及多个国家的企业、多种执行标准以及多个监管机构。挪威政府专门在能源部名下设立了国有企业Gassnova,作为二氧化碳处理产业项目和技术发展的“整合者”。Gassnova同时协调推进多个子项目,有效管控相关风险,形成了“国家意志+工业执行”的高效合作模式,为全球碳捕集与封存项目的政府管理模式提供了制度参考。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另一方面,碳捕集与封存产业的监管框架仍需进一步完善。本雅明森表示,当前全球市场通货膨胀加剧、监管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者对碳捕集与封存领域前景缺乏信心。挪威政府虽然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但在建立一致、包容的监管框架并提供相应政策支持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她举例说,目前挪威监管机构要求“碳坟场”运营方为发生概率极低的突发事件(如井筒故障和海底二氧化碳泄漏)提供财务担保,这大大提高了项目运营的成本,有碍其可持续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专家表示,“长船”项目的建成投运,证明了碳捕集与封存产业在商业模式上的可行性,也为后续项目树立了标杆。如何继续降低成本、完善配套法规并加强运营管理,是碳捕集与封存项目走向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关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