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推动转型金融 G20转型金融框架落地 金融工具应用将受青睐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蒋牧云 张荣旺2022-11-26 22:28

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绿色项目得到了金融支持。与此同时,高碳行业的搁浅风险也越来越被重视。为此,转型金融应运而生,各方也都在加速相关建设。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业内对目前已推出的转型金融工具,如贴标转型债券等仍有不少疑惑。同时,相关细则不明确的情况下,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之间衔接尚不顺畅。
 
在此之际,人民银行作为二十国集团(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结合各方需求,牵头制定了《G20转型金融框架》(以下简称“《框架》”),并在不久前进行的G20第十七次峰会上公布。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框架》对我国的转型金融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各方均期待我国转型金融界定标准和披露要求等细则的出台。
 
全球范围推动转型金融
 
关于发展转型金融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告诉记者,实际上绿色经济的发展、“双碳”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的支撑,而且还迫切地需要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由于绿色金融有严格的标准,很多切实可行的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项目和正在积极开展绿色低碳转型的企业无法获得金融支持,转型金融正是针对此类问题提出的时代命题。
 
惠誉常青ESG研究组联席董事贾菁薇也表示,目前国际主流认可的绿色金融对于可投资的绿色行业资质和范围有严格限定。然而,新兴市场的经济体目前主要仍需依赖化石燃料和碳排放密集型产业,这就造成新兴市场很难单纯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来支持本国经济逐渐向绿色经济转型。因此,发展转型金融对于扩大可投资产业范围,支持未来对碳中和有贡献的产业(包括棕色资产)向绿色转型有重要用途。近年来,转型金融的概念频繁被提起,尤其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主要是因为推动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对于当地经济体实现长期近零排放这一目标十分关键。
 
一系列背景下,《框架》的公布备受关注。在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看来,《框架》是继全球金融主体就未来发展业态以及转型方向达成的新一轮核心共识,其重要性不可估量,将直接推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加速建立转型金融顶层设计和政策框架,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深化绿色经济和双碳战略布局,加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近日撰文的《〈G20转型金融框架〉及对中国的借鉴》中透露,人民银行正牵头就重点行业编制转型金融目录和相关实施政策,初期研究的范围覆盖了火电、钢铁、建筑建材和农业四个主要行业,后续还将逐渐覆盖拟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其他高碳排放行业。
 
具体而言,《框架》由五大支柱构成,包括对转型活动和转型投资的界定标准、对转型活动和转型投资的信息披露、转型金融工具、激励政策以及公正转型。与此同时,在各支柱的具体细节上为各成员发展转型金融提供了一套高级别原则(共22 条原则),且允许各成员在制定具体政策和规范时有一定的弹性。
 
比如,界定标准的原则中,《框架》提出要制定“分类目录法”(Taxonomy-based)界定标准,即包含具体活动清单的转型目录;或是“指导原则法”(Principle-based)的界定标准,即要求转型活动在原则上符合某些条件(如符合科学碳目标、避免碳锁定、有透明度、获得第三方认证等)。在指导贷款、融资机构识别、理解转型活动本质以及投资机会的同时,减少识别障碍、成本和“洗绿”或“假转型”风险。
 
相关产品探路,亟待细则完善
 
目前,转型金融的发展情况如何?《框架》的推出,对我国转型金融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贾菁薇告诉记者,亚太区域内政府政策近年来开始推行转型金融的概念,如日本市场最近兴起的贴标转型债券市场。中国在岸市场2022年也推出针对八大高碳排行业的贴标转型债券。但事实上,这类债券工具目前在市场上受到的投资人疑虑比较多,主要在于发行人具体如何设定转型路线实现转型目标,降低漂绿风险等。
 
中投协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则表示,当前转型金融主要面临的难点和挑战是,转型金融的标准和具体实施细则还不够完善,金融机构和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所需资金的期限错配难题。比如,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30年,但是债券期限一般为3~7年,银行贷款期限则更短。
 
“金融机构如何协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低碳转型时间表也是一大难题。比如企业发行一笔7年期的转型债券,企业每年的减污量、降碳量为多少才比较合理?既要能够按年实现完成,也要有专业的第三方检测、监测和评估认证机构能够跟踪核查,还要向监管部门和社会大众定期公开披露转型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从前期的绿色低碳转型目标和规划方案制定,到转型金融支持过程中的减污降碳环境效益的跟踪监测检测、评估认证,以及环境信息披露,任何一个环节做得不到位或者衔接不顺畅,都会导致转型金融所支持的绿色低碳转型无法落到实处。”郭海飞表示。
 
因此,《框架》对我国的转型金融发展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郭海飞表示,我国可以根据该《框架》中提及的五大支柱,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转型金融标准。
 
杨海平对此也提出了3点建议。首先,建议借鉴《框架》,由人民银行尽快出台中国转型金融的实施意见,采用指导原则法(Principle-based)界定中国转型金融标准,正式搭建中国转型金融框架,对中国转型金融的发展进行自上而下的引导,衔接好中国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其次,借鉴《框架》,尽快完善中国转型活动和转型投资的认证体系和信息披露要求,积极创新转型金融工具,出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层面的激励政策。建议人民银行推出支持转型金融的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最后,借鉴《框架》公正转型支柱项下有关原则,把握转型金融节奏,避免无序转型带来的风险。
 
前述马骏的撰文中也提出,建议监管部门尽快出台转型金融界定标准和披露要求的征求意见稿。而在全国统一的监管要求出台之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出台自己的转型金融目录。地方政府可以将转型项目纳入绿色项目库,建立示范项目,并提供激励政策。同时,金融机构应该指导企业编制科学的转型计划,创新转型金融工具,探索包含公正转型因素的KPI。
 
综合而言,贾菁薇表示,对于转型金融工具的应用预计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会受到新兴市场发行人的青睐,尤其是高碳行业。但具体如何要求和衡量这类融资工具对碳密集型行业所产生的低碳转型影响值得市场继续讨论和关注。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