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碳”路两周年:由试点向深度参与全面转型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碳交易网2022-09-22 10:25

绿色金融仍有巨大探索空间

 
两年来,监管支持政策密集出台。2021年4月份,央行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2021年7月1日起,《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正式施行;2022年6月份,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进一步推动各项绿色金融政策落地见效……
 
虽然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我国在低碳转型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挑战,需要谨慎把握其中风险,加强前瞻性研判,从而使绿色金融行稳致远。
 
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坦言,“如何既要绿色低碳又要能源安全?如何依托专业化管理平台公司构建市场化、规范化的绿色投融资体系,建立规范化绿色金融标准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金融机构深思熟虑的。”
 
“金融机构实现‘碳中和’仍然面临挑战。”北京鑫科金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甘玉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创新不足;二是仍有“假绿色”存在,当前绿色金融标准在分类、信披与压力测试等诸多方面存在短板;三是碳核算整体标准不统一,业内尚未形成公认的统一标准,还未建立全国性的碳核算体系,碳价计算的精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金融工具应用与产品创新开发工作。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各领域蓬勃发展,但也应该注意到,参与的市场主体并不活跃,体现在碳交易市场热度不及预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张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金融机构“碳”路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更积极的出台、调整相应法律法规,以达成更灵活、更符合市场需要的监管体系,从而促进各方参与,更好的服务我国减碳事业。
 
零壹财经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记者表示,“目前绿色金融相关的‘监管沙盒’仍处于探索阶段,绿色金融体量和发展程度较低,大规模的商业应用仍难以实现,绿色金融仍有巨大的探索空间。随着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持续渗透,科技将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助力绿色金融实现精细化、多元化发展。”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