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行业甲烷排控监测核算亟待“落到实处”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渠沛然2024-01-15 09:20

我国在甲烷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甲烷排放控制仍然面临统计监测基础较为薄弱、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完备等问题,技术和管理能力亟待提高。逐步建立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推广示范成为业内人士共识。
 
甲烷排控监测核算亟待“落到实处”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排控政策已成为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举措之一。
 
我国在甲烷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甲烷排放控制仍然面临统计监测基础较为薄弱、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完备等问题,技术和管理能力亟待提高。“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提升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等基础能力,逐步建立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推广示范”成为业内人士共识。
 
完善基础数据
 
我国十分重视甲烷减排和利用工作。政策法规是油气行业甲烷排放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的推动力。2023年11月,我国发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甲烷减排政策进入新时代。
 
在甲烷排控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油气行业发布指南,指导企业核算报告温室气体排放,开展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油气企业积极响应,中国石化承诺到2025年将甲烷排放强度降低50%;中国石油表示,2025年甲烷排放强度比2017年降低62.3%,实现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提出的甲烷排放强度控制在0.2%的目标。
 
甲烷的检测具有着高度不确定性且存在误差,统计测算的方法和标准都会影响统计结果,这要求我国完善甲烷排放的监测标准,形成国际认可的统一数据标准。
 
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和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我国油气行业甲烷排放监测、核算、报告及核查体系建设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数据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是甲烷排控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扎实的业务能力是基础保障,如果能力不足,会导致核算流程、监测计划和数据管理等业务水平不一致。”
 
数据完善是甲烷排控的基础。“梳理国内外相关指南和标准发现,存在过于宽泛、不完整或不符合国情等问题,直接套用会导致核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 某油气企业高级工程师说,“目前我国相关机制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报告内容和格式不够规范,核查程序和方法不够科学,存在约束范围有限、约束力弱与违规成本低等问题。”
 
建立动态协调机制
 
“在我们日常甲烷减排工作中,面临埋地燃气管道甲烷控排难度大的问题。”上述高级工程师表示,“与长输管线相比,下游城市燃气输配管线如同毛细血管呈网状分布,预判单点泄漏排放量较小,但较为分散。同时,城镇燃气场站数量多,类型多,设施呈复杂、碎片化特点,导致城市燃气场站管理难度大,甲烷排放检测等手段投入成本较高。”
 
当前,不少企业对于甲烷排放的监测能力不足,不具备开展规模化、可持续、高精度的甲烷排放监测的软硬件条件。
 
“其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是达成减排目标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政府对油气甲烷排放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尚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手段,导致一些企业存在违规排放或不规范核算等问题。”某油气企业绿色环保业务负责人说。
 
甲烷排控监测核算亟待“落到实处”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部分企业对环保和甲烷控制排放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导致一些企业不重视甲烷排放的监测和核算。
 
此外,甲烷排控面临审核人员缺乏、标准化的核查能力无法有效保证、第三方核查机构监督机制有待持续完善等问题。“政府、企业与第三方核查机构间没有形成动态可持续的工作机制,造成企业核算流程、监测计划、数据管理等业务水平不一致。” 上述绿色环保业务负责人说。
 
提升监管能力
 
针对上述油气行业甲烷排控问题,《报告》建议,应出台国家与地方层级的法律法规制度,形成涵盖油气行业甲烷排放的国家统一的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明确规定政府、企业与核查机构三个主体在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各环节中的权利与义务;绘制清晰的工作路线流程图。同时,出台系统的第三方核查机构资格审查条例,对其准入条件、退出机制、违约行为等业务条件做出明确要求。
 
在技术体系方面,应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发先进、可行的测量方法,建立分层级、系统完整的排放监测技术体系。建立第三方核查技术规范,出台核查技术条例,形成核查内容、报告格式、数据规范;研发异常数据的核查技术以完成对错误的提前甄别。
 
“政府应加大对油气行业甲烷排放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的资金与人才支持,建立环保、财政等相关主管部门间的统一协调管理机制。企业应强化排放监测能力与数据管理能力,采用合适的监测技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提升监测水平。”多位业内人士建议。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未来还需要制定明确政策文件,明确油气企业在甲烷排放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不能一味扩大排控范围,应该推广行业标准和成功案例,把第一阶段的成绩和不足进行总结,持续推进可行的具体方案。同时,提高监管能力和手段,确保法律法规和政策能够有效执行。”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