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交易发展分论坛:全国碳市场为低碳转型注入活力

文章来源:中国山东网卢伟霞2021-10-22 14:43

2021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10月19—21日在烟台举行。作为本届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碳交易发展分论坛于10月20日成功举办。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于今年7月16日正式启动,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00余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恰逢全国碳市场上线满百日之际,中国碳交易发展分论坛邀请来自行业、企业、金融机构的权威专家,围绕全国碳市场设计、运行、交易情况以及政策法规、企业碳资产管理等内容展开探讨,为全国碳市场发展建言献策。
 
以电力行业为突破口,全国碳市场为低碳转型注入了活力。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委员、原专职副理事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介绍,截至10月8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超过1765.2万吨,累计交易额超过8亿元。运行初期虽然存在交易不活跃等现象,但随着市场不断完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碳市场的本质是为了实现全社会低成本减排,发电企业交易的规格程度并不是判断市场运行状态好坏的依据,全国碳市场具有良好发展前途。”
 
王志轩建议,尽快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尽快纳入其他具备条件的行业。基于电力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开展其他纳入行业的配额分配研究,确保不同行业减排成本接近或者形成系统,避免让其承担过多责任,影响社会发展、社会公平。同时,“建议进一步完善市场风险防控机制。一是科学设定配额缺口上限;二是建立市场价格保护机制,制定碳价合理参考区间,并设定市场价格波动的上下限,避免交易价格受恶意操纵或因监管疏导而导致市场风险;三是完善市场监督机制,设定专业、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关键环节进行监督,以确保公平公正;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依托行业协会设立碳交易仲裁机构,协调碳排放交易中存在的问题、障碍和企业纠纷等。”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表示,引入碳交易市场机制不但可以丰富我国节能减排手段,还能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减碳工具。与传统行政管理手段相比,其优势在于既能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对减排起到激励作用,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除了发电行业,钢铁、石化、冶金、造纸、银行等高碳排放行业将在‘十四五’期间逐步纳入。下一步,要继续完善碳市场政策体系,构建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停条例为基础,加上各个配套框架的‘1+N’法规体系,完善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碳排放权制度管理。推进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包括全国碳排放数据报送系统、交易系统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不断丰富和完善碳市场体系。”
 
碳市场的稳定有序运行,离不开控排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
 
民生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欧阳爱东认为,商业银行是碳市场中的特殊参与者。一方面,银行是碳市场交易结算和融资服务的提供商;另一方面,在市场建设和培育初期,银行也是连接企业与碳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市场化减排工具,碳市场不仅对参与其中的重点控排企业意义重大,各种信号还将引导千万家企业的更多行为。比如,碳资产数量多少及价格高低,与企业的交易成本、资金布局等息息相关,企业会基于碳价格信号及预期开展跨周期投资和风险管理。未来将有很多投资机构和企业把碳价格和碳资产纳入决策框架体系,从而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零碳未来研究院总经理唐雪梅表示,全国碳市场涉及多部门联动,参与方包括控排企业、地方交易所、第三方核查机构、碳资产管理公司等。无论哪一方都需要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充分思考如何满足低碳转型要求、如何开展切实有效行动、如何有效降低减排成本等关键问题。“比如,为了完成交易及履约,控排企业要摸清家低,知道自己的排放数据是多少、是什么样子,还要掌握相关政策,不断进行完善。全社会低碳转型需要我们一起为之努力。”
 
论坛现场,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中核资本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温新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北航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磊,山东中和碳排放服务中心总经理郑静等嘉宾,分别以“中国碳金融实践与创新”“‘双碳’经济机遇及企业实践探索”“碳市场的影响分析-微观视角的研究”“山东碳市场服务中心的体系建设”为题发表了观点。
 
“启动全国碳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根本目的是降低减排成本、促进能效提升。实现碳中和目标,提高能源效率是关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前提,提高民众意识是基础。”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经济委员会主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进一步表示,落实“双碳”工作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向高质量方向转型的重要抓手,对此必须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