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碳汇运用场景,破解上市交易难
一是健全生态司法补偿机制。依据省高院与省林业局联合印发出台的生态环境刑事案件林业碳汇赔偿司法工作指引,南靖县人民法院审结福建省首例适用林业碳汇赔偿机制案件,被告人双倍认购碳汇(96吨)并签订《森林管护协议》的方式替代修复,在弥补碳汇损失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适度赔偿其他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完善了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补偿机制。
二是试行林地征占用碳汇补偿机制。在林地征占用管理中引入“生态补偿”概念,突破传统林木资源补偿模式。漳州两企业在办理林地征占用过程中自愿认购834吨林业碳汇,交易额10万元,获颁全国首张具备区块链存证功能的林业数字碳票,成为全国首单林地征占用碳汇补偿试点。
三是形成林业碳汇交易闭环。启动持续性区域司法碳汇交易,解决了因修复责任落地难、执法部门监督难、司法机关结案难等情况导致的生态案件治理中查办案件无法形成闭环的问题。漳州市九龙江口(龙海)红树林
CCER项目成为首批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红树林碳汇项目并开展全国首单司法认购红树林碳汇,赔偿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费用达100.65万元。目前全市司法碳汇交易23笔,交易量达12617吨。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