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周国银:ESG十大痛点仍普遍存在,企业应建立ESG五力模型

文章来源:时代商学院陈丽娜2023-12-13 16:50

企业应建立各自的ESG五力模型

 
随着ESG信息受到政府、监管机构、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自身的ESG信息披露,积极回应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和关注。编制并发布ESG报告,成为一种必要的沟通方式。在市场上,也诞生了许多专业编写ESG报告的机构,但为何“编写ESG报告”仍然是许多企业的痛点?
 
周国银对此也表示惊讶,但他认为可以理解。“ESG信息披露不是一次性工作,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般每年都要发布。ESG报告和ESG评级的基础是企业ESG实践,而不是报告技巧,不是报告做得好才能评得好。企业面临的问题包括‘如何满足投资者和消费者不断提高的期望和要求;如何不落后于竞争对手;如何披露更多更深度的信息,尤其是负面信息和最佳实践信息?’这样的倒逼之下,企业内部也会遇到阻力。目前有些企业选择躺平,每年仅仅例行公事更新ESG年报中的部分信息,有的甚至无法更新,这样难免焦虑头痛。”周国银说道。
 
我国发布“双碳”目标至今已三年,随着政策的推进,企业减排转型意识不断增强,许多企业也在思考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减碳”也成为企业编写ESG报告披露的重点内容。
 
周国银指出,“双碳”宣传力度比较大,甚至有“双碳”替代ESG的趋势。周国银认为,在企业内部,初步的节能降耗不难,但持续减排比较难。碳排放范围一需要替换设备、技术、原料或产品;范围二依赖外部电网的碳中和程度;对于范围三,首先是碳排查难度大,减排难度更大,需要供应链上下游和跨行业合作解决。
 
此外,周国银还认为目前市场对“双碳”的理解有误区,在他看来“双碳”应该是全球和全国长期的宏观战略,不是一家企业短期的微观战略,高碳、低碳和负碳企业相互搭配,共同实现全球和全国总体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国家和市场会通过政策、法规和市场等多种方式奖励拥有低碳或负碳产品、技术的企业。整体来看,“双碳”是一个长期的宏观目标,持续演进迭代,需要多方合作。
 
对于目前个别企业出现的“漂绿漂白”现象,周国银认为,近几年来ESG成为热点,原因之一就是极少数企业“漂绿漂白”事件引发的轰动效应。由于国内对ESG信息披露尚无强制性要求,社会监督力度不足,ESG报告多数还是以自我宣传为主,有些甚至刻意“隐恶扬善”。直到发生ESG重大违规事件,公众才能看到企业光鲜外表背后的阴暗面。
 
“企业ESG应该回到其‘除恶扬善’的本质,首先识别产品和服务对社会和环境造成哪些负面影响,其次关注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和环境造成哪些负面影响,然后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不要心存侥幸。”周国银呼吁。
 
最后,面对企业的ESG痛点,周国银建议企业建立各自的ESG五力模型,分析各自企业在ESG成熟度五级阶梯的位置,回到企业视角来观察ESG,对照法律法规、道德规范、行业标准、投资者要求、客户要求、员工要求及自身战略等7个层次筛选ESG实质性议题。此外,企业还应当聚焦责任产品和服务(RPS)和责任商业行为(RBC),基于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两个原则确定ESG优先工作,避免采用公益慈善代替ESG工作。
 
【周国银个人简介】
 
周国银,现任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IPC)1401ESG管理体系标准技术组主席,ESG资深专家,30年多家跨国企业ESG专业经验,参与制定5项ESG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际标准。2019年获工信部颁发的行业CSR优秀经理人奖,2023年获IPC亚洲标准委员会最佳领袖奖。出版4本ESG专业书籍,引进ESG开山之作《商人的社会责任》,近作《国际企业ESG战略与实践》即将出版。
 
从企业视角洞察全球ESG趋势,从CSO视角建立客户/竞争力导向的ESG战略与管理体系,周国银领导制定IPC-1401ESG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独创性地提出CSR/ESG姓C不姓E或S,定义ESG/CSR为产品属性和经营活动属性,为责任产品和服务(RPS)和责任商业行为(RBC),提出ESG五力模型、ORDAP成熟度五级阶梯、七层合规义务、绿色供应链三脚凳模式、客户交流循理模式以及CRCPE五步法等观点。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